高克林、张达志:坚持在大青山上

发布时间:2023-11-14 10:01   本文被浏览过:

      1938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八路军第120师派出第715团和师直骑兵营1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与第2战区战动总会游击第4支队和战动总会晋绥边工作委员会武新宇主任率领的几十名干部一起,从晋西北开赴绥远,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支队伍到达大青山以后,与杨植霖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一起,团结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很快在绥中、绥西、绥南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蓬勃发展。
      1938年12月下旬,715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奉命率该团主力开赴冀中,留下相当于1个营的兵力,继续坚持大青山地区的斗争。
      1939年夏,经党中央和120师批准,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支队,下编3个营。1940年5月,又扩编为3个团.骑兵支队的主要领导干部,仍是原大青山支队的主要领导干部,即司令员兼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治部主任彭德大。不久,李井泉奉命回晋西北,姚喆接任司令员,陈刚接任参谋长(后为张成功), 1940年3月彭德大牺牲后,由张达志接任政治部主任。骑兵支队的组建,大大增强了我们部队的战斗力。指战员们充分发挥骑兵的长处,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战斗,英勇杀敌,被日伪军视为眼中钉。
      1941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扫荡”,并且发动了一场以“施政跃进运动”为中心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攻的“总力战”。
      在军事上,敌人的“扫荡”更加频繁,规模也比过去大得多,出动兵力一般都在千人以上,有时达三四千人,时间有时长达1 个多月,并且多是步、骑、炮、摩托化诸兵种相配合,甚至动用飞机侦察、轰炸。
      在政治上,敌人加强对伪军、伪政权的控制;对群众实行恐怖与怀柔兼施的手段,一方面大肆屠杀镇压,一方面施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对我军实施欺骗宣传,妄图瓦解我军心。
      在经济上,敌人对我军实行严密的封锁,严禁粮食和其他物资运入山区,使我们的物资给养供应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军指战员有时几天吃不上一粒粮食,全靠野菜充饥。衣服也不能按季更换,在滴水成冰的冬天,许多战士仍穿着单衣行军打仗。
      在这极端困苦的形势下,大青山抗日斗争还能不能继续坚持?我军指战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党中央和晋西区党委对大青山的斗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41年1月,晋西区党委调苏谦益、杨叶澎、杨国兴、靳崇智、成枫涛等10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到大青山地区工作。1941年秋,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接见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时明确指出:大青山斗争要做长期打算,搞好军事隐蔽,麻痹敌人,保存力量,坚持这块战略要地。1941年底,晋西区党委召集白如冰、杨植霖、白成铭等绥察区党委和绥察行政公署的负责人,到晋西北汇报绥远敌占区工作,并于1942年2月5日作出了《关于绥远工作的指示》。晋西区党委指出:“今天绥远工作的总方针不在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不在于组织庞大的党与骑兵,而在于坚持游击战争,坚决执行隐蔽政策,积蓄力量以备将来”,党中央和晋西区党委的指示,为在困难时期如何坚持大青山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我坚持“在大青山地区斗争的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这一指示,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机智灵活 英勇战斗

      1941年和1942年,在大青山地区的日伪军总数达数万人,而我军已由原来的3500人(包括地方党政人员)减少到2000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指导思想上来了一个转变,由过去注重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改变为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由过去总想多打仗、打大仗,改变为尽可能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减少无谓的牺牲和消耗。部队、游击队以隐蔽分散活动为主,各自为战.使敌人摸不清我主力所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战术上也更灵活了。敌人依仗其兵力多、装备好,总想一口吃掉我们,而我们就采取灵活周旋的方法,钳制、疲惫、消耗敌人。敌人上山,我军下川;敌人在山区乱转,我军在树林联欢;敌人想找我打硬仗,我偏和敌人捉迷藏;敌人集中兵力,我军化整为零。这些战术交替使用,使得敌人的“扫荡”往往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一次日军六七百人从武川、萨拉齐、固阳3个据点出发,对驻石虎子一带的我骑兵支队教导团和绥西专署进行合击,我们得到情报后,立即上山隐蔽起来。大家在山上一边打着自制的扑克牌,一边望着山下转来转去而一无所获的敌人,禁不住开怀大笑。
      敌人是非常狡猾和毒辣的。他们在“扫荡”经常扑空以后,便派出大批待务、汉奸到处侦察,一旦发现我军行踪,便马上派摩托化部队和骑兵进行突然袭击。针对这些情况,我军采取不断转移的方法对付敌人。部队经常是黄昏时出发.半夜进入宿营地。同时,加强了情报工作,采取了许多反敌侦探的措施,使敌人难以摸准我军行动的规律。群众编顺口溜夸赞说:
“八路军赛如神,白天不动黑夜行。
不走大路走小路,看着向西走了东。
鬼子进山找不见,夹着尾巴往回窜。”

      当然,和敌人转圈子、“捉迷藏”只是斗争的一种手段和形式,钳制、消灭敌人才是我军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坚持避实就虚,伺机歼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的原则,抓住有利战机,狠狠打击敌人。另外,在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活动的时候,地方游击队发挥其人熟地熟、目标小、便于隐蔽和转移的特点,留在内线坚持,到处袭扰敌人;地方党政机关的同志也积极组织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以削弱、迷惑敌人,为主力部队寻机歼敌创造条件,搞得敌人顾头顾不了尾,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撤走。
      由于大青山斗争环境异常复杂,形势瞬息万变,虽然我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但也经常碰到一些难以预料的紧急情况。有时我军正在吃饭或宿营,敌人突然来偷袭;有时在行军、转移途中与“扫荡”之敌不期遭遇;有时我少数部队遭到敌人几路围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扬我军果敢、勇猛的战斗作风,方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1942年5月,大青山正是春意融融、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天,我骑兵支队司政机关和直属侦察、通讯排转移到陶林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苏勒图村宿营,战马刚放到山坡上吃草,突然,侦察员和哨兵接连报告:卓资山、旗下营、拐角铺、陶林几个方向有千余日伪军向这里扑来!当时我军不足200人,而绝大部分是机关人员,和敌人硬拼肯定要吃亏甚至有被吃掉的危险,从几路敌人的缝隙中插出去也已经来不及了。在这严重关头,司令员姚喆和政治部主任张达志当机立断,决定趁敌合围圈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击退兵力较少的拐角铺一路之敌,突围出去,他们俩也各自持枪,跨上战马,率领人家冲击。敌人被我军的勇猛攻势吓得掉头逃窜,有的举手投降。我军乘胜追击六七公里,歼敌几十名,缴获长短枪几十支,战马几十匹.等其他几路敌人清醒过来时,我军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突破“铁壁合围”实现主力转移

      由于我军坚持斗争,不断消灭日伪军,大青山成了敌人的心腹大患。日军在作了长期策划和周密部署之后,于1942年7月,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7月下旬、日伪军从大同至包头各据点突然全线出动,骑兵、步兵、炮兵、摩托化部队和空军相配合,以“闪电式”战术对我绥中游击区进行“铁壁合围”,企图将我大青山领导机关和骑兵2团一举围歼于绥中地区。
      敌人首先严密封锁了绥中各山沟、要道,以断绝交通;在重要村庄和山头设立了99个据点和哨所,组成交叉火力网;各据点之间有无线电联系,200余辆汽车往返运送部队、物资;骑兵队昼夜穿梭巡逻,飞机在空中盘旋侦察;在重要地带设立了炮兵阵地,随时准备向捕捉的目标轰击。
      当时我大青山骑兵支队领导机关、直属队和骑兵2团两个连,以及绥察行署、绥中专署和地委、武川与陶林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游击队,正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张达志、绥察行署副主任苏谦益等同志率领,在武川县五塔贝、黄花窝铺、福生庄等地分散活动。他们事先对敌人可能进行“扫荡”虽有所预察,但并不知道“扫荡”的具体时间和规模。在敌人重兵压来,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互相无法取得联系,只得各自带领部队巧妙地同敌人周旋。7月25日,敌人以步骑兵5000余人分5路合击五塔贝一带,以后又不断向这一地区增兵。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骑兵支队司令部暂时关闭了电台,哨兵一律由干部担任,并规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准开枪。同时,武川县县长李康和陶林县县长宋克赞分别带两支游击队,故意向西、向南远处方向运动,以迷惑敌人,分散敌人视线。在四五天的时间里,我军数次转移,昼伏夜行,或露宿于树林,或栖身于山崖,即使如此,也两三次和敌人遭遇。武川县3、4区游击队和县游击队已被敌人打散,战士们隐蔽枪马,分散活动。这时,张达志、苏谦益等同志通过伪军中的关系,摸清了敌人企图,经研究,决定尽快分散突围。只要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能从敌人重围中跳到外线,保存有生力量,那就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就是我们的胜利。7月30日,骑兵支队司令部、政治部、特务连、侦察排、通讯排和骑兵2团两个连共700余人,由张达志率领转至归绥(今呼和浩特)远郊的扁旦石沟,正准备从陶卜齐与白塔车站之间穿越铁路,向绥南归凉北4 区转移。恰逢大批日伪军从旗下营、陶卜齐出发,把铁路封锁了。我军只好又返回北仁,在沁北沟一带隐蔽,同时派出侦察,另找突破口。8月1日我军转移到面铺窑子附近一个小村庄,从山丘可以看见远处敌人的汽车和人马往来不断。8月2日,我军又转移到附近的一片桦树林隐蔽。那些天阴雨连绵,战士们全无雨具,任凭风吹雨淋,衣服从干到湿,又由湿到干。随身携带的炒面吃光了,大家就以生卜豆、生莜麦面和野菜充饥。下午,侦察员报告:几里远的一个村里虽都有敌重兵把守,但中间只有零星的游动哨。张达志召开干部会,决定夜晚突围,同时派人通知绥察行署领导。午夜时分,部队秘密地下山,快马加鞭,迅速冲过公路,翌日下午到达蛮汗山,突围成功了。
      在此同时,绥察行署机关和游击队,几天来一直在与敌人周旋。绥中专员公署和游击队,在两天前已由专员程仲一率领,突围到蛮汗山。8月2日晚,行署接到骑兵支队在当晚突围,并要求行署也突围的信。但由于行署周围敌人众多,而且还有一些失散人员未能取得联系,行署无法立即突围。于是他们决定一面继续寻找失散的同志,一面待机突围。300多名同志冒着蒙蒙细雨,忍着给养断绝的饥饿,在高木窑子附近的一个山洼里隐蔽了两天。当地群众也为他们的处境忧心如焚。4日下午,高木窑子村的几位群众主动杀了仅有的两只羊,挑来两担羊肉汤,支援被围困的同志们。大家每人分到一小块羊肉、半碗热乎乎的肉汤,顿觉精神倍增。这时,武川、陶林两县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大部分也汇集起来了。黄昏的时候,根据地下党员和群众的报告,得知东罗家营子附近敌人守备薄弱,于是苏谦益决定由此突围。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支队伍静悄悄地开到突破口,突然打散敌人巡逻的哨兵,穿越铁路,向绥南平顶山冲去。守敌慌忙开枪射击,但已无济于事。我大队人马疾速前进。安全转移到蛮汗山,与先行转移的骑兵支队机关和骑兵2 团以及绥南骑兵1团会合了。
      日军得知我军转移到绥南以后,急调大批兵力尾追而来,配合原驻在绥南和雁北的主力,分7路向绥南地区“扫荡”,以图实现其在绥中“扫荡”未遂之目的。我军继续与敌周旋,并在凉城县、和林县境内与敌人战斗数次。但是,我军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很疲劳,并且缺乏鞋子、马掌、衣服、粮食、弹药等物资的补充,处境非常困难。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根据晋西北军区的指示,上述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以及绥南骑兵1团,于8月中旬至10月下旬,陆续从绥南撤至晋绥边界一带集结待命。这样,就使敌人企图在绥南消灭我领导机关和骑兵支队主力的计划又破产了。
      我大青山军政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同二三十倍于我的敌人周旋一两个月,最后主动转移到晋绥边区,以后又转移到了雁北地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存了自己的力量,这是我大青山指战员正确运用毛主席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结果,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得到了贺龙等首长的赞扬。我军主力虽然暂时转移了,但大青山的抗日斗争还在继续。一是哪里有我们几年来播下的抗日火种;二是还有我们留下的四五百人的部队和地方的同志在各地区坚持斗争。在绥西,有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绥察区党委组织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白成铭、蒙古工委负责人奎壁、专员杨叶澎、副专员靳崇智、骑兵支队第3团团长蔡久等率领的骑兵支队两个直属连、骑兵支队第3团两个连、教导大队一部分人,以及绥西地委、专署、县区政府和游击队在绥中,有范建国带领的武川县1、2联区政府游击队和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在大青山南麓,鸟素图至旗下营一带边山,有高风来、李容玉、胡进才等几支游击队。在绥南,有张云峰等同志率领的绥南地、县、区政府部分同志和游击队。在我主力转移之后,敌人一方面对绥中、绥南地区继续进行所谓“肃正”工作,一方面把“扫荡”的矛头转向绥西地区。姚喆同志凭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利用绥西山大沟深的特点,带领大家跋山涉水,穿梭般地与敌人周旋。周围的同志考虑到他的安全,劝他暂回雁北,而他却执意不肯,坚持和大家一起打游击。他谈笑风生,给大家讲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和坚持大青山斗争的意义。他说:“我们决不能让日本鬼子侵占祖国的一寸土地。只要大青山还有我们的一名战士,那就证明,大青山还是我们的。”他还只带1个班,骑着小毛驴,从绥西巧妙地转移到绥中,边走边检查指导当地的对敌斗争。有的群众不认识姚司令员,向战士们打听他是谁,战士们风趣地回答说:“他是我们的老伙夫班长。”从此,“老伙夫班长”的雅号就在部队中传开了。认识姚司令员的群众,看到司令员还在大青山上带领大家抗日,受到很大鼓舞。战士们也向司令员表示: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将大青山的抗日斗争坚持到最后胜利!

 
克服极端困难 继续坚持斗争

      从1942年7月起,敌人对大青山各地区大“扫荡”的时间加起来长达83天之久。敌人的“三光”政策,使大青山游击区的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武川县四合乡,在“扫荡”之前有200户人家,“扫荡”后仅剩下40多户。不少群众被迫离乡背井,到外地谋生。敌人为了彻底摧毁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消灭我军,又增修了40多个据点,挖了许多“封锁沟”,垒砌了许多“封锁墙”,妄图隔断游击区与外线的联系;派出大批特务、汉奸四出活动,侦察我军行踪;杀害了许多基本群众和与我有联系的人员等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由原来最大时的10多个县,缩小到只有几个山区的范围,人口由50万减少到不足10万。
      党时刻关心着大青山的抗日斗争。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林枫同志主持下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张达志、苏谦益等人的汇报。会上,林枫同志传达了毛主席到敌后之敌后和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会议分析了大青山的形势,研究了今后如何坚持大青山的斗争,恢复游击根据地局面的问题。10月24日,晋绥分局和军区决定将绥远(大青山)和雁北(晋西北第5分区)合并,成立了以高克林为书记、胡全为副书记的中共塞北区工委,和以姚喆为司令员、高克林为政委、郭鹏为副司令员、张达志为副政委的塞北军分区,统一领导绥远和雁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同年11月24日和1943年3月14日,晋绥分局又两次给塞北工委发出指示信,对如何坚持大青山斗争又作了详尽、明确的指示。信中指出:必须充分估计到敌人大“扫荡”之后我们面临的困难形势,准备在最坏的形势下坚持工作;今后绥远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坚决依靠群众,团结各种抗日力量,坚持游击战争,积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晋绥分局还对怎样贯彻执行中央为绥远工作确定的隐蔽斗争的总方针,开展大青山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伪军工作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应当指出,过去几年大青山抗日斗争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在斗争中也创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从领导工作上看,也出现过一些缺点和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央关于绥远敌占区工作的决定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执行不力,在军事斗争、统一战线、地下斗争、对伪军伪政权工作中注意隐蔽政策不够,因而过多地暴露了自己的力量,给工作带来了一些损失,影响了大青山斗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塞北工委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几年来大青山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当时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局面得到了较快地恢复与发展。
      第一,教育干部深刻理解隐蔽斗争的方针,坚定抗战必胜信心。为了对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凡从大青山来到后方的团以上干部和地下党员,工委书记高克林都亲自找他们了解情况,交代任务、政策和工作方法,使他们能直接掌握上级的指示精神,便于指导上作。从1943年3月开始,塞北工委以分批轮换的方式,集中负责干部在山西偏关县进行整风,把学习中央和晋绥分局对大青山斗争的指示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大家的思想水平和政策观念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后来斗争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同时,各级党组织还加强了思想工作,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为群众作表率。广大党员干部也正是这样做了。在大“扫荡”之后,大青山各游击区如同经历了一场严重浩劫,房屋几乎被敌人毁尽,群众大批逃亡。我军的物资给养供应更加困难,住没处住,吃没吃的,各级干部都跟普通战士一样,爬冰卧雪,餐风饮露,带领部队战斗在大青山。需要补充干部的时候,暂时撤到雁北的同志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去前线。一大批优秀干部为坚持大青山地区的抗战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1943年到1945年春,仅绥南地区牺牲的地区级主要负责人,就有崔岩、程仲一、张云峰3位同志。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带领部队英勇斗争的。
      第二,改变组织形式、斗争形式和工作方法。塞北工委成立后,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政策,首先对部队和政权机关进行了精简,各级党政军领导合并办公;党的领导同志兼任同级部队或游击队政委,县、区长兼游击队队长;减少机关人员充实基层;将老弱病残者送往后方学习,将减员较多的连队作了合并。各级党政军机关实行精简之后,人员比过去减少了30%多,各级政府人员总共才130名。这对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减轻群众负担起了很大作用。为了使群众斗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公开的群众抗日组织改为“灰色”的,群众斗争采取合法与隐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活动,必须改名换姓,在群众中认亲拜友,并以合法的职业为掩护。鉴于前几年把党的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混淆曾带来的教训,这时将这两项工作完全分开了。
      派武工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开辟工作,是为恢复大青山局面采取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大“扫荡”过后,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特别是绥中、绥南,一片白色恐怖,不适宜大部队活动。塞北工委和塞北军分区从1943年6月开始,陆续选派政治上坚定、有魄力、办法多、能打开局面的同志,组成短小精悍的武皿队,挺进绥中、绥南。这些同志犹如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积极活动,逐步打开了局面。比如,以骑兵1团组织安正福为首的9人武工队在1943年7月挺进和林县灯笼素一带山区后,化装成老百姓,每日白天上山隐蔽,晚上到周围村庄进行宣传。他们从打击散匪和欺压群众的汉奸入手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在此基础上,武工队又争取伪村政人员,还通过给伪军写信、动员伪军家属对伪军进行劝告等方式,争取了周围据点不少伪军官兵。1943年冬,该武工队发展到90多人,活动范围扩大到南北60多公里,东西30多公里,包括有280多个自然村的地区。到1945年6月成立和林支队时,发展到600多人。该武工队的斗争经验受到党中央和晋绥分局的重视和表扬,毛主席批示:安正福武工队是敌后斗争的方向。
      第三,大力进行分化瓦解敌伪组织的工作。大青山地区伪军番号多、数量大,最多时达两万余人。所以,争取伪军中立或同情、支持抗日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几年,我们在争取伪军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由于一些同志工作中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做法,使这项工作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
      1942年7月大“扫荡”以后,日军在加紧对伪军控制的同时,又在城乡建立了许多新的伪组织,如“清乡青年队”“灭共青年队”等,甚至青红帮等封建迷信团体也成为敌人利用的对象。这样,加上原有的警察队、特务队,以及各乡的“情报联络员”,使大青山地区形成了一个特务情报网。敌人的目的,是企图使我军无法活动,进而消灭我军。因此,对伪军伪组织的争取工作做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局面的恢复与发展,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量。比如,1943年8月,原骑兵1团政委李佐玉率领几支武工队挺进归武地区活动。起初,敌人很猖狂,特务、汉奸像魔影似地跟着,武工队经常遭敌人袭击,李佐玉等同志根据塞北工委指示,下功夫争取伪军、伪组织。他们对当地的“清乡青年队”等伪组织成员,一一进行了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同情抗日者,就秘密地与之联络;对于动摇不定者,就反复与其谈话,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指明其面临的两种前途,启发其爱国心,或通过其亲属进行说服争取;对顽固投日分子,则坚决予以打击。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归绥郊区哈拉沁、大窑子、西区沟、胡润油房营子的“清乡青年队”、旗下营的“灭共青年队”、武川县的寿阳营子警察署和特务队、武川县蒙古寺特务队等许多伪军、伪组织成员态度大变,他们有的对我军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干涉”态度,有的为我军放哨、侦察,递送情报,购买物资,使我武工队在敌占区竟能行动自如,归武地区的局面终于打开了。1944年8月6日,日军厚和警务段副段长内田留三郎,带领一支有20名日军、40名伪军的特别工作队,到了归绥郊区韩家窑子,先后两次派该村“灭共青年队”队员侦察我游击队和武工队去向。而这些队员,都将敌人的情报向正在附近活动的我骑兵2团团长黄厚作了报告。黄厚立即率两个连和一个游击队赶往韩家窑子,占据有利地形向敌人发起进攻,只半个多小时,便将敌人全歼,内田留三郎也被当场击毙。

      第四,加强群众工作,军民团结战斗。大青山地区是蒙汉民族杂居,并包括回、满其他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地区。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创和发展时期,各族各阶层群众曾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援和密切的配合,为抗日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军民关系总的说是很好的。但是,从我们领导工作上看,有时执行经济政策不够严,有过乱摊派现象。在形势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又有个别同志错误地认为,要生存就不能过多地考虑政策,因此出现了一些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
      然而,在这一时期,敌人对群众的欺骗宣传却加紧了。日本侵略者对蒙古族群众主要是重弹“蒙汉族本来不是一个国家”,日军到蒙疆来是为了“帮助蒙古独立”等老调,同时施以小恩小惠,挑拨离间,企图使蒙古族群众与八路军脱离关系,反对抗日;对汉族群众则主要是宣传“八路军已被消灭”等等,通过各种封建迷信团体散布毒素,进行奴化教育,并在城乡遍设“俱乐部”(赌场),以麻痹人民的斗志。
      上述形势清楚地告诉我们:能否把群众真正地团结在我们周围,关系到我们今后的生死存亡,决不能等闲视之。为此,塞北工委教育干部认清生存与政策的关系,树立依靠群众是胜利的基础的观点,号召各级党政军组织和干部,下大力度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工作,与群众交朋友,坚决消灭违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各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财经政策和供给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粮草的征收量,并在部队内部开展节约运动,以减轻人民负担。部队和游击队在活动中,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敌人到哪里,我们就跟踪到哪里,敌人白天召集群众开会,我们晚上召集群众“消毒”。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八路军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他们看到八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日而对群众秋毫不犯,更竭尽全力支援我军。我绥西部队在大“扫荡”后粮草供应经常断绝,平川的不少群众便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几十里,穿过敌人两三个据点,给我军送来粮食。武川县李气沟农民白生宝,听说我隐蔽在山上的部队没有磨面的石磨,经常吃整粒粮食,就利用深夜,跑20多公里,把一盘石磨秘密运到我军驻地,解决了我军吃面食的困难。
      根据形势的发展,从1945年2月起,中共晋绥分局和中共中央先后派晋绥步兵第9团、晋绥陕甘宁联防军骑兵旅等部队到大青山,这些部队到大青山后,一面袭击日伪据点,一面反击“自卫军”顽固派的进攻。1945年5月的一天,骑兵旅和塞北军分区骑兵2团、3团相互配合,向驻井儿沟一带的“自卫军”邹青云师发起猛烈反击,该顽军趁晚间仓皇逃遁。第二天,骑兵旅和骑兵2团继续追至武川县黑恼包一带,将其包围,经激烈战斗,全歼邹青云部500余人。从此,井儿沟根据地又回到我军手中。此战大灭了“自卫军”顽固派的反共气焰,我军指战员的抗日斗志更加高昂,挥刀纵马,奋勇杀敌。此刻的日本侵略者像是秋后的蚂蚱,尽管还在拼命地蹦跶,但是,离最后彻底失败,已是为期不远了。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