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镇中:关于大名县元城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3-11-15 09:44   本文被浏览过:

      1937年11月间,日寇侵入大名县境,国民党军队南撤,大名沦为日伪军统治之下。日寇侵占大名后首先在大名城内、魏镇等重要集镇和交通要道修筑炮楼、公路,以对付我党和镇压人民。此时敌人势力尚未深入我元城地区,我筑先纵队,先遣纵队和地方党政工作人员经常活动在卫河以东。当地土豪劣绅等上层人物,如顺道店的李成祥,大寨村的杨义亭和金滩镇的郭宪卿等分子,纷纷起来收集枪支和人员(多系地富子弟),成立所谓“自卫团”,约有三百余人,团总当然也是劣绅上层人物充任了。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保卫地主阶级安全。对穷人只能是加重苛捐杂税别无益处。
      1938年2月间,丁、陈部队由南边过来进入大名地区后,首先改编元城地主阶级所组织的“自卫团”为第3旅,并任陈明韶为大名县长。他们经常活动在濮阳、清丰、大名、南乐等地。因为此时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我党党员解蕴山、李大磊等同志为抗日救国,在统一战线中同丁(丁树本)陈(陈明韶)进行了许多坚决斗争,保卫了第四区大队。当时丁、陈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抗日的招牌,却竭力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到处设立招兵站和收买地方上层人物,如郭宪卿、任友绪等人。限制我党活动,寻找借口和我党搞摩擦。丁、陈部队有时偶尔也同日本打一仗,这只是处于被迫而已。他们的军纪很坏,到处掠奸,损害百姓,引起群众极大愤慨。如东台村群众因其奸污妇女,一次活埋了两个士兵。我筑先纵队、先遣纵队和我党政工作人员完全与他们相反,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主动给我们带路,送情报。
      1940年2月间,叛军石友三由北向南节节溃退,丁、陈亦随之南逃。这时我县境内除部分城镇被敌人占据外,广大农村在我党领导之下。我党为更好地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于1940年2月底成立了大名县抗日人民政府,县长解蕴山,元城地区成立了办事处。6月间我县环境恶化,敌人大肆挖封锁沟、修炮楼和增加扫荡次数。我党为适应形势、便利领导,将大名县划分为大(大名)、元(元城)、魏(魏县)、漳(漳河)四县。元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是刘镜宇,县长李向哲(栗汇川)。
      1941至1942年魏、漳部分地区环境恶劣,我党为保存力量,党政军人员除留一部分地理熟悉的同志坚持工作外,其余同志暂时撤出了路南地区(即邯大公路以南)地区。1942至1943年敌人开始大肆侵略我元城地区,先后在金滩镇、龙王庙、南李家庄、束馆和郑寨等十余处修筑炮楼,并修路挖沟,加强封锁。敌人三天一“扫荡”两天一“合围”,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剧摧残我县人民。如张铁集,金滩镇和固城等村庄被敌人烧得较为严重。在敌人初到时,由于敌人人数不明,我军政人员亦暂时撤出了根据地,虽然根据地暂时缩小了,可是有效地保存了我们的抗日力量。不久敌人弄明我们已撤出的情况后,我党政策随又深入敌后坚持对敌斗争。当时采取的方法是:白天封锁消息,集中力量应付敌人,夜间分散活动扰乱敌人。对受敌人损害的群众进行慰问和救济,由于我们群众关系搞得好,群众主动给我们送情报,所以敌人一活动我们就知道得很清楚,对狠狠地打击敌人起了很大作用。

一、在金滩镇击溃叛军石友三的斗争

      1940年2月石友三一万三千余军队由北而南溃退。一天,他们住在金滩镇。当时有富农找我了解当地情况,问我:“当地有没有八路军?有多少八路军在这里活动?夜间来不来这里?”他表现得非常惊慌。
      夜间下两点就打起来了。这是我骑兵团跟踪追击叛军到金滩镇。筑先纵队、先遣纵队也积极配合作战。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缴枪不杀”随着枪声震动了全镇。敌人之残兵败将满街乱滚乱爬,有的叛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枪投降或弃枪回家。天亮时分结束了战斗,敌伤八百余人,起义二千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计其数。我军无大伤亡。当天金滩镇群众夹道欢迎我军。我军也做了伤员安置和慰问群众的工作,群众反映很好,说我们真是人民自己的子弟兵。
      这次战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在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中金滩镇或其周围村的战士很多,当溃军驻在金滩镇时,我战士便衣带枪潜在家中,这样内外通气,知己知彼,战斗一打响内应外合,使敌人手足无措,一败涂地。

二、智取郑寨炮楼

      郑寨村自1942年敌人修筑炮楼后,一直住的是日本人,多时十人,少时五人,直属大名城内日军领导。周围村庄,如李家庄、黄庄、程庄和石家寨等受害极大,不是要东就是要西,更严重的是实行三光政策。我党为除民害,计划拔掉这个炮楼,可是敌人甚是顽固;我们就采取了智取的办法。当时我联络员和伪村长联系好了,在一天刮大风的时候,我联络员扮成农民抬着木柴,村长头前带路,腰中都藏有手枪,当进入炮楼院后,几个日本人正在闲玩,我联络员见时机已到,开枪打死了三个日本人,余下的鬼子慌忙跑上炮楼,我联络员放火烧了楼梯,敌人见楼内冒烟,吓得嚎不成声,有一个小日本从楼上跳下来,随即被俘,几个日本人全被消灭,为郑寨及其周围村庄的群众除了一害。
 
(冯克军整理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