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问我:“抗战时期,你们这些中学生怎么冲破日寇严密封锁的冀中去延安的?”这使我一下回想起七十几年前的情景。
从冀中到冀西抗中收容站
从一九四二年五月一日开始,日寇对冀中进行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抗属中学(简称“抗中”)等几个中学无法进行教学活动,即令师生分散隐蔽,而后采取多种方式,设法通过地下交通线向冀西平汉路西的完县栾头村抗中收容站转送了中学师生四百多人。
一九四二年九月下旬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祠堂前推碾子,忽然魏志夯(黎华)来帮着推,并说:“学校要组织中学生到平汉路西抗中收容站集合,然后到抗大去,你去不去?”我毫不犹豫地说:“去!”
十月四日下午五时多,我们出发了。五日凌晨三四时到北郝村后,张栓庄把同学们分配到了堡垒户(在抗战时期极端残酷的斗争环境下,觉悟群众隐藏保护共产党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的住房关系户,是保护和积蓄抗战力量的基地)。我们在北郝村坚壁了三天。
北郝村北边是滹沱河。我们等到天气好、日军不来“扫荡”时才过了滹沱河。过河后来到杨各庄,在此增加了安平县的几个同学。我们在杨各庄坚壁了一个多星期。期间,我被分配到一个姓杨的大叔家。一天夜里,日军进村搜查,但没有搜到我所在的这家,躲过一劫。
离开杨各庄后,我们沿途白天坚壁,夜里行军。一天夜里,在过定(县)—安(国)公路路旁的深沟向上爬时,交通员在沟壁上挖好几个小洞先爬上去,然后将绳子扔下来,以便同学们抓住绳子,脚踩住小洞往上爬。正在此时,西边来了一队人。当天有雾,他们走近时我们才发现是一队穿伪军服装的人。我们正害怕时,对方领队的人说:“快过!”我们才知道是自己人。
我们来到铁路边后,在堡垒户家坚壁了四天。第四天夜里出发前,交通员对我们三十多位学生讲了封锁线的情况和要注意的事项。当我们走出十几里路时,交通员说:“前面有条河,河水不深,可以蹚过去。”过河后还有一道用树杈做成的封锁墙,我和几个大同学先去扒开了个能通过人的口子,然后大家一个跟着一个钻过去。走了不一会儿,又遇到一面一人多高的封锁墙,紧靠着铁路。我们在墙下蹲着,等火车过后,我先帮个子矮的同学过去,然后自己再翻过去,我们很快过了铁路。过铁路后又出现一条很深的封锁沟,交通员照样把绳子扔下来,一个个往上爬。通过封锁沟后,我们跑了一段路。后遇到一条较宽的河,河水有大腿深,结了薄冰,只好脱掉棉裤蹚过去。过河后来不及穿上棉裤便往西北方向跑了十几里路,交通员才让大家穿好衣服休息。天还没亮,我们到个村庄的地洞里躲藏。
在地洞里,我们只能坐着,待到天黑才出来喝水、上厕所、吃一碗红薯粥,然后又回地洞里藏着。
第二天夜里出发后跑了二十多里路,来到一座山旁。山上修了许多岗楼,便于监视和逮捕过路人员。交通员领着大家向山坡走去,不一会儿发现山坡上有灯光,听见有人说话。交通员感到不对头,马上向后传口令:“快往回跑!”我们转过一个山角,翻过一个山头,进了山沟。走到拂晓,我们看到有穿军装的人,交通员让大家趴在沟里侧卧隐蔽,他一人走上前去回复口令,确认是自己人,才叫我们走。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路顺利地来到冀中军区所在地唐县张各庄。民运科的人对我们说:“抗中在完县的栾头村。你们出发经过洪城村(冀中区党委所在地),再往东北方向走十二三里路就能到栾头村,即能找到抗属中学收容站。”
一九四二年秋,冀中各中学的师生由抗中收容站收容。这时抗中还有冀中区精兵简政下来的一批年轻干部和剧社的一些社员。其中,年龄最小的仅十四岁,最大的二十多岁。他们来自经过日军残酷“扫荡”的冀中平原地区。他们突破层层封锁线,有的由武工队员掩护,有的由地下转运站的领路人领着偷袭,有的由秘密交通站化装转送而集结到这里。在冀中平原地区,环境虽很残酷,但生活必需品并不太匮乏,能够吃饱穿暖。到了冀西,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山区十分贫瘠,加上敌人频繁的“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物资十分贫乏。当时敌人严密封锁平汉路,切断了平原对山区的供应,使粮食、食盐、布匹、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很难运进山区。经常性的缺粮使大家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
这时,抗中编了四个队。于象乾任一队队长兼指导员,刘纪任二队队长兼指导员,崔克己任三队队长兼指导员,侯鹏飞、解杰分别任四队队长、指导员。
一九四三年元旦过后,王泽带领抗中收容站的师生队伍,向灵寿县进发。经过三天行军,抗中到达抗大二分校校部陈庄,后并入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简称“附中”)。
历尽艰险,向延安转移
抗中并入附中后,在校师生一千五百多人。我们来自冀中平原的学生用两周时间锻炼爬山。紧接着转运粮站,一天往返七八十里路,准备反“扫荡”。之后重新编队,编为十一个队。我被编到十一队一排一班。
我们首先锻炼夜行军、夜间紧急集合。锻炼结束后回到原驻地。
二月十二日,孙毅校长在灵寿县的团泊口做出发前的动员讲话:“一九四二年,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冀中地区的‘五一’大‘扫荡’达到空前残酷的程度,晋察冀边区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党中央决定,为战胜暂时困难,减轻边区人民的负担,实行精兵简政,将敌后根据地部分学校和一些青年干部有计划地转移。为粉碎敌人的大‘扫荡’,要做长期准备,高上科(高级科、上级科)的同学要和附中同学混编成队,每个队设一两个女生班。现编三个营,分南路、中路、北路分别活动。你们必须马上进行转移准备,待命行动。每人准备一根小棍,平时当拐棍,路过敌占区时还可以扛起当枪,迷惑敌人。三路沿滹沱河、桑干河逆流而上,到一个安定的环境,好好学习本领,准备成为建国的人才⋯⋯”孙毅校长动员后,各营分开活动。于二月十六日出发。
一营为南路。营长张杰轩、副营长戴伯行、教导员赵卓云,率高上科二队和附中一、二、七、九队六百余人活动于滹沱河沿岸、盂县一带的游击区。每天行军百余里,于3月在忻县以北通过同蒲路,翻过云中山,在宁化附近渡过汾河,经宋家沟到达岢岚县城。
二营为中路。营长江峰、副营长陈文彪、教导员张驾伍,率高上科三、四队和附中三、四、八、十一队七百余人从龙泉关、大教场、东西下关、五台到雁门北的灵丘、繁峙县的南山,经崞县境内,在宁武以北顺利通过同蒲路。急行军通过一百二十里路的无人区,越过芦芽山的最高峰——摩天岭,到达岢岚县城。
三营为北路。营长熊伯涛、党总支书记彭云,总责任人江隆基,率高上科科部及一队,附中校部及五、六、十队八百余人从阜平县城南庄、温塘、温泉、下关、平型关到应县的南泉,再过馒头山、雁门关,沿长城西行,于三月三日在宁武以北越过同蒲路,不久翻越管涔山的荒草梁,然后到达岢岚县城。走中路的我营到达岢岚县城最晚。通过封锁线时,我记忆深刻的有以下几件事:在过封锁区时,队伍跑得很快,在我前面的一个男同学,转过山脚后与前面失去联系。幸好用掌声联系上了,鼓掌三声是问“你在哪里”,鼓掌两声表示回答“我在这里”。
一天下午各队集合完毕后,营首长动员说:“为什么非要翻过终年积雪的芦芽山最高峰的摩天岭呢?因为山两边的路都被敌人重兵把守,无路可走,只有战胜这座山才能到达目的地。”
雪山气候奇寒,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掉队,或掉进雪坑冻死,或被野猪吃掉。营首长规定了联络信号、标志以后,还特别强调,不许大声讲话,不许抽烟点火,记住你前面的人,带足干粮,遇到大风雪时要手拉手,紧跟队伍,不要坐下休息,停顿时要踏步,否则会被冻僵、冻死。同学们要互助友爱,年纪小的和年纪大的同学编在一起,体弱多病的同学和身强力壮的党员编在一起。
年小体弱的同学可把背包中的便服穿上,既减轻负担又隔风保暖,还可以将被子披起来用背包带系在脖子上当斗篷⋯⋯
我们刚向摩天岭行进时,路还比较好走。后来进入原始森林,越来越难走,走几步就滑下来,要互相拉着走。夜里就更难走了。我们营里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同学,坐下后起不来了,冻死在了摩天岭。
有一次,领路的人在雪山上迷了路,我们只好等候。等候时,我们在雪地上不停地踏步、搓手,防止冻伤。
天渐渐黑下来,人们在夜晚的雪山很容易失去联系,狂风呼啸中无法听见喊叫声,只有手拉手。可是双手冻麻木了拉不住,只好用绳缠绕在彼此的手腕上,以免失去联系。有人总是警惕地喊:“不能站住!不能坐下!”推动前面的人继续前进,使整个队伍不停下脚步。大家心里明白:停下来就意味着生命终结!生死关头,战友之间的互助友爱是极其伟大的!天渐渐亮了。营长手拿指北针,与营部的一些人,及当地的向导共同勾画了前进路线。
随后,我们跟着向导顺着一条沟道飞快前进。下午五时多,我们到达宿营地。随后,又行军几天到达岢岚县城。营长高兴地对大家说:“小朋友,你们胜利了!你们个个配称是小英雄,我向你们表示祝贺!”至此,三路大军终于会师于岢岚县城,这是伟大的胜利!
三路会合后继续行军,经兴县在临县第八堡准备渡黄河。过黄河前,队长讲:“春天河里的冰化了,大冰块顺水往下流动。昨天听说前边有两条船被冰撞翻了,今天我们过河要以排为单位。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在船上要坐稳,不许乱动!注意在船上不能说‘翻’‘沉’一类的字眼儿,风浪越大越要纹丝不动。”第二天清晨,我们在黄河沙滩上集合,等候渡船,以排为单位上船。随着“起船喽!”的一声号令,五六个船工跳进水里推船,待到船能行驶时,便跳上船摇船橹。船工的号子惊心动魄,高亢而急促。历尽艰辛,我们终于渡过了黄河。
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我们要到延安去!延安是我们心中的圣地。队伍渡过黄河后,穿过佳县,在米脂县住了三天。我们和米脂中学举行了联欢。
三月二十二日,我们到达抗大总校所在地绥德,受到抗大总校代校长徐向前,副校长彭绍辉、何长工的接见。
徐向前在庆祝会上讲:“首先对来自晋察冀边区的抗大二分校附中全体师生表示热烈欢迎。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你们走了二千五百里,你们也过了雪山、无人区,算是个小长征吧!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毛主席所在地,是抗战的后方,希望大家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好好学习,为将来对日反攻,迎接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彭绍辉讲话说:“你们远道而来,大家辛苦了!希望你们在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好好学习。”
四月七日,全体师生移住清涧县城,一边学习一边进行长途行军总结。四月二十日,在清涧召开的总结大会上,教导主任江峰做了长途行军的总结。
四月二十七日,附中从清涧出发,经延长、延川、甘谷驿,于四月三十日到达延安。聆听朱德、贺龙讲话,集体参加八路军初到延安的两天先整顿纪律。五月三日,在大砭沟八路军大礼堂,贺龙司令员接见了附中的全体师生。贺龙说:“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安排你们去陇东(甘肃东部)。你们以前主要是学文化,不会打仗,你们的教学内容要改变一下,由主要学习文化改变为主要学习军事。温室里长的花木经不起风吹雨打,铁不经过冶炼不会成为好钢。干革命不能怕流血牺牲,今后你们每个人身上要准备穿几个眼眼,国民党反动派打来的时候,你们要拿起枪杆子,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紧接着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召开全体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大会。江隆基校长进行了学校合编和学习任务变化的讲话。要求干部和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全体学员的思想工作。
五月四日,各班进行了讨论,一部分党员积极分子表示拥护这一决定,一部分人随大流,一部分人对学习任务的改变缺乏思想准备,想不通,情绪低沉。这些情况都及时汇报给了军委总部。
五月五日晚,朱德总司令在大砭沟八路军大礼堂接见了全体师生,大家非常兴奋。在灰暗的汽灯下,大家静静地聆听。朱德说:“毛主席本来想来看你们,因工作太忙,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欢迎你们!毛主席让我问候你们!”在讲了国际形势和抗日战争形势后,朱德又说:“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减轻人民负担,党中央、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359旅在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面练兵习武,一面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他们是榜样。党中央要你们拿起镐头开荒种地,建设校舍;拿起枪杆子保卫边区;拿起笔杆子学好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你们都很年轻,是最有前途的,也是最幸福的。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新中国,成为有用的人才······”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何长工副校长也讲了话。接着,鲁艺演出了《兄妹开荒》,附中同学也表演了节目。
五月六日,同学们参观了宝塔山、延安古城和新市场等地。师生们看到延安的风光和新气象,更加深了对延安的热爱。
五月七日,附中这些热血青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延安,奔向陇东合水县的抗大七分校。
一千五百余人的师生队伍由此改编成新的抗大七分校二大队(八个男生队,八个女生队)。五月十七日,举行了集体入伍仪式,我们成为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