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祥:一名抗战老兵的幸福守望

发布时间:2021-05-11 16:01   本文被浏览过:

      胡国祥,1923年12月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斗争,历任副班长、排长、指导员、人武部部长等职,1980年离休。

      前不久,我到部队医院检查身体,走在宽敞明亮的大楼里,望着各科室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感受着医护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对于我这名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老兵,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记得我刚加入八路军那会,部队物质生活非常困难,经常吃草根,嚼树皮,特别是在敌人的封锁下,各种医疗保障更加匮乏:绷带、止血包、简易担架就是医疗设备,两个门板一架就是手术台,麻醉、消炎、止痛等药品严重短缺。

      一次战斗中,我的左小腿被敌子弹击中,我跌倒后顺势爬进附近的弹坑里,强忍着剧痛用手将子弹从小腿中抠出。这时,身边的战友随手扯下一块衣袖帮我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后,我们又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继续冲锋……

      我在接受后续治疗过程中,因没有消炎药伤口几经发炎化脓,甚至一度危及生命。在与敌人战斗的间隙,我经常和战友憧憬全国解放后的美好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我所在的部队转入贵州参加剿匪斗争,这时部队医疗体系建设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后方医院、野战医院、野战救护所、遂行卫生队、卫生员五级救护体制。部队配发了野战医疗帐篷和制式的战场救护器材,各类药品也相对丰富起来。

      上世纪60年代,我担任贵州省独山县人武部部长期间,我国已经研制出了第一台医用X射线机,那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呢!由于并未投入批量生产,X射线机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部队医院的医学设备还停留在手摇离心机和普通光学显微镜水平,医生看病仍按“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

      有一次,我到贵阳的部队医院看病,临走前医生给我开了一种名叫“土霉素”的消炎药,我看着这包药就特别激动,原来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能够自主研制生产了。官兵有了这些药品保障,战斗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部队医疗条件也焕发出新活力。那时驻贵阳的部队医院已经有了心电图机、X射线诊断机、B超等先进医学设备,病房、病床、手术车等硬件要素配备齐全了。看着药房里存放着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功效的药物,我就禁不住为国家的快速发展点赞。

      近年来部队医疗体系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官兵的健康得到了更加科学的保障,一些边海防艰苦地区的官兵不但可以就近到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而且我还听说可以借助什么技术来着,专家远隔千山万水就可以进行会诊,你说厉害不!

      回顾过去,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阔。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梦强军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时间:2019年8月12日   来源:中国国防报微信公众号    讲述人:胡国祥    整理人:令狐克依、王安俊杰)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