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尾期,抗日战争转入“敌我相持”第二阶段,各战区部队先后掀起学习毛泽东《沦持久战》和《游击战》的热潮,军事当局把这两本书作为当时克敌制胜的战略方针。我皖保九团在团长赵达源(黄埔四期)率领下,于是年初冬奉令由涡阳南下,深入敌后,配合正面战场,相机牵制阻击敌人。
(撰稿:黄埔十期金问禹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时间不详)
“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我们唱着“到敌人后方去”的战歌,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县城南关建国中学的体育场出发,途经阚疃集、风台,向寿县挺进,任务是:以寿县为根据地,控制淮南煤矿西线走廊,不时地袭扰淮海中游一线敌人的各个据点。
寿县倚近淮河南岸,是凤台、淮南、六安、合肥四地之要冲,又是大别山北部门户。全县河流纵横,山峦层叠,依山临水,形势险要。从吴楚之战、袁术打败王禹取得寿州、司马昭围攻寿春之战、淝水之战、后周南唐之战,直到抗日烽火,都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是著名的刀光剑影的古战场。
旧历11月20日中午时分,正当我团后卫部队通过郝家圩向八公山行进时,蓦地从小界山方向响起了机步枪声,子弹从山脚下、村落旁、田野上乱飞乱叫。枪声就是命令,二营五连随即就地展开,阻击敌人。这阵枪声是敌人尾追我团的先头小股部队的火力侦察,其后续部队正从梳妆台、郭家楼向我扑进,乘我团连日行军疲劳,妄图一举消灭。于是,营部急令六、七两连和机枪连火速占领四顶山、八公山两山山顶阵地,八连推向北山一线占领阵地,我们便从二望台、杏树园两路分别飞快登临山顶,利用山林草丛片石构筑临时工事,以一字形和左右梯形交替摆开阵势,一面封锁通往寿县、凤台必经的山道,一面监视淝河水路敌艇的动态。
从山顶俯瞰古城寿县,四周一片汪洋,仰视东北山峰,大小交错对峙,地势对我阻击防御极为有利。四顶山、八公山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据点,也是我后卫部队阻击敌人的主要阵地。当年淝水之战,“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他的南侵美梦,也是在这里破灭的。机枪连九班长王金山说:“山,还是当年东晋的山,河,还是当年前秦的河,弟兄们,我们要在这里再现奇迹!”以少胜多的战例,鼓舞着坚守阵地的每一位弟兄。这时,保安二支队司令部、九团主力和团直属队刚刚进入城内,尚未安顿就绪。
“咚咚咚”,敌人的汽艇出现了,一共五艘,正沿纪台、赵台航线向寿县进驶。数分钟后,敌艇向我阵地开炮了,东一炮,西一炮……七班长王占魁说:“这是敌人的炮火搜寻我山上的阵地,我们要隐蔽好,千万不要暴露!”
八公山前沿至淝河岸边,是一片开阔地,有五六百米的距离。我军布置两排兵力,居高临下,以逸待劳,迎击来犯之敌。靠岸敌艇上的人,已有三三两两登陆集结,在炮火掩护下,猫跃式向我前沿阵地扑来,我排长一声令下,愤怒的火舌射向敌群,打得敌人连滚带爬抱头鼠窜退回河边。
刹那,敌人炮火猛烈地向我山顶阵地发射。我后卫二营五连与机枪连一排也正激烈阻敌于小界山一线。一时间,古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山峰在忿怒呼号,草木在昂头呐喊,就这样,我们击退了敌人连续数次的进攻。突然,寿县城西北角炮声响了。这是我团迫炮连从城墙上向淝河敌艇射击,以火力支援八公山阵地。接着,守在北关集一线的我后卫八连为封锁城北大桥,同时向敌艇发射牵制性火力。在这紧急情况下,要赢得时间,让城内居民、机关、团体尽快撤离和疏散。而八公山是主阵地,可以严密控制敌人水陆进兵。二营高营长三次命令死守,违者就地正法。何、朱两排长掂着手枪,穿插在各班阵地上命令:“敌人冲上来了,以班为单位,听候命令。号令未出,不准勇者独进,号令既出,不准怯者独止。要上起刺刀对准敌人胸膛,流最后一滴血,守最后一寸土。”
激烈的阻击战斗,一直打到夕阳西沉。为了避敌锋芒,待寿县城内撤离完毕,才传达团部对后卫二营及机枪连“转移阵地”的命令。我们依山傍水,边打边撤,逐步向百里长山及南唐一带转移。
长山,有绵延起伏的大小山脉,俗有“八百里长山千里坡”的典故。传说当年南唐妖道于洪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北宋皇帝赵匡胤被困此处很久,南唐有30多里的波状地形与各山相通,进可攻,退可守。
时近黄昏,枪炮声时疏时密,时近时远。晚霞衬映淝水,激起了层层的涟漪。八公山古战场以它英雄的气概,屹立在淝水之滨。我们阻击任务已经完成,而人员伤亡甚微。
月光下,我们翻穿着黄色棉军装,脖子上围着白毛巾,作为我部行动联络的标记,守卫在这古战场上。冰冷的风刮了过来,有时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万籁俱寂,只有我们的士兵仍然警戒着条条山道和路口,随时待命阻击偷袭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