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在粤北战役前线参加抗日作战的各军长有缪培南、黄涛、张瑞贵;各师长有林廷华、孔可权、陈章、练惕生、赵一肩、梁世骥、彭智芳等,以上人员现均先后病故。仅我健在,亦年近八旬。回忆当年,余汉谋曾将这次战役夸大宣传,借以鼓舞士气。过去我没有撰写过此类史料,现身处加拿大,闻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召开粤北战役问题讨论会,故将自己在该战役中所亲历和见闻,凭记忆所及,提供出来,但手上既无参考材料,又乏有关人士在一起共同追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加以补充订正。
1938年10月间,日本侵略军第一○四师团、十八师团、二十八师团、三十八师团及海军陆战队等,在海、空军掩护下,由大亚湾登陆,侵入惠州、博罗、增城和广州后,分兵侵占南海佛山镇,以三水县芦苞、花县新街、军田,从化县太平场、神冈,增城县朱村等作前线据点,企图巩固占领区。到了1939年冬,又以第五师团在钦州湾龙门港登陆,侵入广西南宁市,其先头部队进抵昆仑关、九塘,威胁宾阳、柳州,企图切断湘、桂、黔铁路交通。但受到当时的第五军阻击,未能得逞。
1939年11月上旬,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由广东韶关移师广西柳州,指挥桂南作战。广东军事由副司令长官余汉谋主持。接着粤北前线的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叶肇)率第六十六军(军长陈骥)所属第一五九师(师长官祎)和第一六○师(师长宋士台)被调到桂南作战。但第一五一师(属六十六军,师长林伟俦)被指定留驻粤北前线,驻守增城县派潭、灵山、东洞等地区。当时粤北前线兵力部署有:第六十二军(军长黄涛)辖第一五二师(师长陈章)、第一五七师(师长练惕生)驻守佛冈、清远琶江、源潭、花县地区;第六十三军(军长张瑞贵)辖第一五三师(师长彭智芳)、第一五四师(师长梁世骥)、第一八六师(师长赵一肩)、及第一五一师(师长林伟俦)驻守从化牛背脊、增城派潭、东洞、新丰县梅坑,并指挥独立第二十旅驻守龙门县地派圩地区。(编者注:据黄韬远、卜一鸣同志补充提供,独立二十旅在粤北抗战第一次战役以前已取消番号,该旅改为普通步兵旅编入一五一师建制,原旅长陈勉吾调任省军区参谋长。)还有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十五军军长缪培南所辖部队驻在英德县青塘及翁源县华屋、大镇圩,作为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兼)的总预备队。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驻翁源县三华圩。
广州敌军策应桂南敌军作战,牵制粤北驻军不能调到广西柳州增援,在广州敌军以第一○四师团为左路,沿粤汉铁路北犯,先在清远县银盏坳、源潭、琶江口与驻军第六十二军发生激烈战斗,敌军在空军掩护下陷横石、英德县连江口地区,其他地区尚无战事。因此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将驻英德、翁源县的总预备队——第六十五军调到粤汉铁路方面作战,在英德县高田阻击敌人。战况激烈,互有进退。1939年12月中旬,发现敌军近卫师团为中路,进犯从化良口牛背脊。同时敌军第十八师团为右路,由增城进犯驻守龙门永汉地派墟的独立第二十旅阵地,继续陷新丰梅坑墟,受到第六十三军迎击。由增城小杉和从化牛背脊进犯吕田圩之敌近卫师团,被我率领的一五一师迎击,我们最初发现敌军大队伍前来,领头的敌军举着一面太阳旗,我即命令炮兵轰击,敌人散乱逃窜。连续炮击后,中路敌人被第一五一师炮火压制。当时粤北前线各处战况非常激烈,敌机轮番轰炸,掩护敌军前进。他们采取钻隙迂迥战法,致使粤北我军处于两翼被包围态势。那时左路敌军迫近英德县城,右路敌军陷新丰梅坑迫近沙田和青塘,情况紧急,我在从化县吕田前线接到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参谋长张达副署电令。大意说:敌人有进犯韶关企图,本总司令部特移南雄,并饬前线各部队撤退到南雄县、始兴县地区,继续抵抗。(编者注:据曾颖、梁世骥所写资料,12月26日敌骑窜到周陂附近,十二集总部转移曲江,并在新江山地区设前进指挥所,饬梁世骥师向新江靠拢。)在翁源县三华墟第十二集团军总部转移时,将英德县青塘、官渡、翁源县城所存的弹药、器材、粮食、被服等的仓库进行烧毁破坏,可是烧毁弹药仓库时的子弹、手榴弹、炮弹爆炸声隆隆,以及烧毁器材、被服、粮食仓库的乌烟冲天,远近见闻,误以为敌军窜犯英德青塘和翁源三华墟总部所在地,对于军心和民心影响很大。因为事前没有接到破坏仓库的通知,致使前线部队混乱。在总司令部转移行动中,前线部队的电讯中断联络一天多,随后据查敌军已陷英德县青塘、官渡及翁源县三华墟,我立即率领队伍及第一五三师李克煌团向附近第一五四师靠拢,协商对策。即晚与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取得电讯联系,并报告情况。同时获悉总司令余汉谋派出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十五军军长缪培南为前线指挥官,现驻在英德县、佛冈县、从化县三县交界中的牛屎粪乡,我第一五一师随第一五四师向牛屎粪乡集中待命。当时在该乡集中者,有缪培南、黄涛、练惕生、陈章、孔可权、梁世骥和我,各军长、师长、参谋长等集中研究对策。黄涛主张是:敌人要韶关,我们南进要广州;缪培南主张东进到龙门县和新丰县地区集结,调转方向向西攻击敌人;众说纷纭。我们一面向第十二集团军总部联系,一面派出搜索部队侦察敌情,后来接到总部电讯获悉余汉谋在大坑口指挥所,并获悉由湖南省前来的增援部队第五十四军(军长陈烈)到达韶关,其先头部队向翁源南进中。又据搜索部队报告右路敌军第十八师团窜抵英德县青塘及翁源县三华之后,没有北进,敌军骡马及部队均纷纷南退。前线指挥官缪培南决定下令分三路向东攻击,右路以第六十二军攻击从化牛背脊、良口,中路以第六十五军第一八七师和第一五一师及第一五三师李克煌团分途攻击吕田、丹竹坑、龙头到地派之敌。左路以第一五四师攻击沙田、新丰县梅坑墟。我右路军攻占牛背脊、良口,中路军攻占吕田,丹竹坑、地派,左路军攻占沙田和梅坑墟,侵犯粤北地区之敌纷纷溃退,窜回广州、增城,同时粤汉铁路方面敌军也退回花县新街墟,从此我们恢复粤北前线原有态势。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回驻三华墟,各部队回驻原有阵地。自作战期间,由1939年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历时一个月左右的粤北抗战第一次战役至此结束。对于敌我伤亡及卤获数字不详,因事隔四十多年,无从查悉。
编者按:查11月中旬,敌人先从铁路向右地区第六十二军阵地进犯,吸引我总预备队第六十五军加入战斗,激战旬余,互有进退。十二集总部调整部署,第六十二军调佛冈水头休整。敌人看到驻守主力已吸引到铁路线,便以主力沿广从公路向从化良口、牛背脊及吕田攻击。12月24日,第一八六师(赵一肩师)与敌稍接触,便放弃良口、牛背脊。25日,第一五一师失吕田。敌军突破良口、牛背脊、吕田后,继续北进沙田、画眉堂、梅坑等处,对粤北部队形成大包围。26日上午余汉谋电话命令黄涛的第六十二军撤退到罗家营、上太、下太预备阵地。黄涛建议以攻为守说:“如敌人要韶关,我们可要广州,攻广州为上策。如腰击良口、牛背脊之敌成功之后,即向北追击敌人,此为中策。退守第二线阵地是下策”。余汉谋经研究后,同意攻击良口、牛背脊之敌。27日黄涛指挥第一五二师攻下良口,第一五七师攻下牛背脊。28日前敌总指挥缪培南已与黄涛取得联系,知道第六十二军已攻占牛背脊。29日前敌总指挥在牛屎粪集合各军师长(第六十二军、第六十五军、第一八六师张泽琛旅及第一五四师),下令分三路北上向青塘、官渡攻击前进。(第六十二军为右纵队、第六十五军为中央纵队、第一五四师为左纵队)29日军委会由湖南调来增援的五十四军陈烈部先头部队在新江与敌遭遇,敌军此时无心恋战,即向后撤退。30日缪培南指挥向青塘攻击,各军扑了个空。向吕田、牛背脊方向追击南退之敌,等于送行而已。故1月1日缪即命令三个纵队向后转,三军到达吕田一带大会师,然后各返原防。此次战役,日军退去的原因,一是黄涛第六十二军攻克牛背脊、良口栏腰截断敌人的联络线,二是湖南调来的援军五十四军能及时到达。
(来源:《广州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