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德 男,椒江人,1921年9月出生,1941年考入伍生第一团,受训后转中央军校18期工科。1944年任工兵排长,因滇西松山战役有功,升到营长。1956年返回原籍,1982年退休,任椒江区黄埔同学会会长。1987年9月加入民革。
我从小家境贫寒,父亲54岁时病逝,那年我15岁,母亲勤俭持家,养育我们兄弟三人。我18岁时辍学,恰逢浙江省封锁缉私队在临海招考,我去应考被录取。后来中央军训部入伍生第一团来临海招生,我投考录取,1941年春,在金华复试后,到江西铅山受训,约九个月。中央军校第18期独立第7大队工兵科,委托工校代训,即工校第八期学生队,来团提考优秀入伍生,我是其中之一,后去湖南永州(零陵)受严格军训。1943年8月5日毕业,我留校半年。
1944年春,我和朱键、陈立成,奉命派往第八军。当时,部队驻滇南文山的古木整训,我们三人同去参谋处见习,历时半年。那时,盘踞滇西松山之敌,扼滇缅公路咽喉,腾冲、龙陵互为犄角,四面环山,形势十分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占领后,重兵驻扎,凭借其坚固工事 ,企图在此断我外援交通,我军屡攻不克。第八军奉命增援,所辖荣誉一师、一〇三师、八十二师精锐部队前往杀敌。
军参谋处将我和朱键调入军工兵营,陈立成调入一○三师工兵营,各任排长。我们由陆良登飞机到保山,继向西进,横渡怒江天堑,在军长何绍周指挥下,进入阵地,攻击敌阵。敌人在制高点设有重机枪火力封锁,我军屡攻屡挫,伤亡惨重。副军长李弥本在芒市前线指挥,听说松山久攻不克,特来战地侦察敌情、地形。
经指挥部研究决定:敌军居高临下,制高点设有重机枪火力封锁,我进攻部队一举一动,敌人一目了然。要克敌制胜,首先要消灭该机枪火力。
司令部命令我用火焰发射器扑灭敌制高点重机枪火力(火焰发射器即喷火器,是当时最新式武器之一)。我接受任务后,作好一切战斗准备,率领班长郑家元,利用地形匍匐前进。到达敌机枪位置之死角, 我们全神贯注地仰望上空,等候命令下达。当发现信号弹后,我俩抱着必胜信念,将火焰喷射到敌机枪射击孔内,迫使敌人无法容身,逃窜到战壕。此时副军长李弥见工兵已达目的,立即命令炮兵射击,顿时炮弹如雨点般猛击敌人战壕,敌人狼狈逃窜到碉堡掩蔽。
这时,副军长再次命我喷射火焰,在炮弹与火焰夹击之下,冲锋号响了,我军步兵趁炮兵延伸射程之际,奋勇攻击前进, 最后,制高点的顽敌全部被歼灭,我们的军旗插上了松山之巅。
制高点敌人虽已消灭,但敌军高级军官及军属仍隐蔽在深山幽谷,倚仗粮食军械充足,妄图挣扎。我军意在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敌人,随即采用坑道战术,命令朱键担任坑道构筑任务,限期完成。他受命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与士兵同操作、共艰苦,最后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并将两大卡车炸药装进坑道爆炸位置,一切作业完成,等候命令下达。朱排长将电器点火机紧握在手,我俩寸步未离,待我军前沿部队全部安全退出危险界。翌日黎明前,命令下达了,朱排长按动了点火器,巨雷似的响声震动了整个松山,顿时山崩地裂, 黑烟冲天,敌人葬入了火海之中,幸存残敌在我军追击下投降了。继而,我军俘虏了敌军官兵及家属,缴获其仓库里的武器弹药、粮秣及大量牛肉罐头和其他军用品,又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由于山高林密,散布在角落和深谷中的敌人散兵一时间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一天,我军部工兵营长常承燧率我和朱键,从敌阵地侦察地形归来,行至半山间,突然听到上空“嗖”的一声,我立即察觉此音不妙,马上从山径迅速滑至下坡隐蔽。此时,常营长衣服两袖已着火,他一面灭火,一面高声疾呼:“曹排长,朱排长。”我高声答复:“我在这里,我在下坡。”可朱排长没有回应,他不幸被敌人放冷枪击中身亡。我与常营长会合后,热泪盈眶,共同为朱键料理了后事。我和朱键在松山战役中创奇功,立伟绩,均获中央军政部“忠勇”勋章,晋升中尉排长。松山收复后,我任副连长,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
采访后记:曹老今年94岁高龄,因老年痴呆的影响,他的记忆力已大幅度衰退,给我们的采访和拍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最后拍摄是靠他儿子在一旁复述才勉强完成的。2011年,崔永元在拍摄纪录片《我的抗战》曾来台州采访过曹老,那时的曹老还能记得战役中的大部分事件。我们的这次拍摄并不尽如人意,临近尾声,在曹老儿子的提议下,让老人唱歌,说老人唱歌可以一字不漏。针对曹老之前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我们当时都表示不信。
在我们的鼓掌下,老人扯开洪亮的嗓音,真的一字不漏的把《黄埔军歌》唱完了,“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老人虽是用乡音完成军歌,但至今那嘹亮铿锵的声音还萦绕在我耳畔,那种气势能让我想象出曹老当年在战场上英勇抗敌的模样。因为老人年事已高,手掌关节也无法完全打开,在众人的帮助下,老人才完成了手模,但没想到老人却提笔在手模边写下“曹立德”三个字是那么隽美有力,让一屋子的人再次鼓红了手掌心!最后,曹老自己也有点得意得笑了。导演有点后悔地说,早知道应该先让曹老唱了军歌、按了手模再来拍摄,也许能勾起老人更多的记忆。
听曹老儿子说,每年都有志愿者自发前来看望曹老,让曹老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幸福。
这次采访拍摄让我深切体会到,随着老兵们年龄的增大,抢救他们记忆中的珍贵历史刻不容缓,收集抗战老兵史料更是件争分夺秒的事。
(来源:团结报数字报 时间:2014年3月27日 记录整理:王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