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治:在淞沪战场向日军吹响冲锋号

发布时间:2021-04-19 15:49   本文被浏览过:

        老兵档案:生于1918年农历6月16日,不满16岁就投笔从戎,曾任国民党军队第20集团军特务连连长、397团第2营少校营长。相继参加了淞沪会战、淮南战斗、安庆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随即爆发,因不愿看到自己人打自己人,张文治毅然选择离开了部队,去西康教书。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年已是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文治,经常会哼唱这首岳飞的《满江红》,在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在参加过淞沪会战等重大抗日战役。一首《满江红》壮怀激烈、铿锵有力,每当哼唱起这首词的时候,他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怀念那些留在阵地上再也没回来的战友和兄弟。

        “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不失”

        记者来到张老家中时,只见他身着白色衬衫,显得干净利索,花白头发、浓浓剑眉,神情安祥地坐在躺椅上,显得怡然自得。10年前,张老因青光眼而失明。他笑着说,虽然看不见来人样子,但是可以用心来看世界,给大家讲抗战故事。

        “打日本我没得话说,爱国。去参军的目的我是为了救国,我就是投笔从戎的学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那一年,张文治19岁,服役于川军第20集团军,担任特务连排长。为了抗日救国,9月1日,当时驻防贵州的20军军长杨森主动请缨抗战,张文治随即跟随着大部队,从贵阳出发,几经辗转到达上海,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

        “命令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不失,轻伤不下火线’。”张文治回忆道,上前线前,军长杨森曾给战士们做动员讲话,他还记得主要内容,他回忆说杨森是这样讲的:“20军是川军中的铁军,闻名全国。这次调到上海抗日,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轻伤不下火线,谁下火线就军法处置谁。”张文治至今还牢牢记这道死命令。

        10月13日,刚刚抵达战场不久的川军20军负责防守桥亭宅、顿悟寺、蕰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和禁卫师团。为了守住陈家行阵地,20军与日军激烈交火。

        “我们就跳出战壕,拔出马刀,我就喊司号员吹冲锋号。”

        当时,由于特务连连长生病在苏州休养,张老由代理连长被擢升为连长,率特务连200多人,跟日本人展开了正面的拼杀。在淞沪战场的纪王庙的战斗中,张文治带领200多人取得了让中国军队足以自豪的一次胜仗——一次歼敌500多人。

        “我把敌人引进了一个死地,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日本人以为没事,但却是想跑跑不掉。”

         张文治所在的连是20军的卫队,战斗力很强,人人都会武术,还配有两个教官和50多人的刀马队。为将日军一举歼灭,学过战术的张文治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法。将敌人引入死地后,张文治看准时机,立刻带领部署向敌人冲锋。

        “我就发现我们的人可以冲锋了,可以攻击他了。我们就跳出战壕、拔出马刀,中国的武术对敌人一阵猛砍,我就喊司号员吹冲锋号。”

         在这场战斗中,张文治让部队向日军吹起了进攻的冲锋号,这不是被动防守,是进攻,是向日军进攻的号声。张老对此非常自豪:

        “在上海淞沪抗战,我们20军吹过冲锋号,20军只有我铁5连张连长才吹过冲锋号。我们部队非常能打仗,大家不怕死。现在你们来了,我就把我的冲锋号吹一下给你们听一下。虽然是过时了,当时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始反攻了,冲锋号,哒哒哒哒滴哒哒……”

        冲锋号响起,张文治和战友们用手榴弹和马刀与敌人展开厮杀。这场战斗,张文治率领部下歼灭敌人500多人,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收缴了日军很多机枪、三八式步枪、望远镜等,这次胜利也大大激励了部队士气,使得川军20军在抗日战场打响了名号。

         “打得非常英勇,非常残酷,是人与钢铁的斗争”

         淞沪会战是抗战中,中日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之一。日军准备充足,武器装备精良,而当时匆忙赶到战场的川军却是只有简单的轻武器。

        “敌我对峙实力悬殊,敌人武器好装备好,人员训练也不错,日军陆海空军24小时对我们轰炸后,坦克又来了,坦克后面是陆军。你不把坦克消灭,你就麻烦了。我们当时最好的武器是新式步枪——武器实在是太差了。我们人员不差,打得非常英勇,牺牲非常大,非常残酷,但实际上简直是人与钢铁的斗争。”

        说到这里,张老情绪有些激动,眉头紧皱。由于武器差别大,就只能用人去拼杀,不少战友就这样牺牲了。

        “你是汉阳步枪,新式步枪,打钢板打不进,必须是炸弹炸坦克,炸不到,只能拿人去拼。”张老沉默一会补充道:“伤亡大,但20军在上海打得英勇。”

        枪炮打不进敌人的坦克,又没有战斗机,只能把几个手榴弹捆到一起,爬上敌人坦克,拉开盖子塞进去,或者与坦克同归于尽,完全进入白刃战,战斗异常激烈,由于上海大的战局发生变化,川军20军参加淞沪会战持7天8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战场上撤下来时,曾满员的一个军仅剩一两千人,勉强凑成两个团。

        “我们部队(20军)2万人,伤亡了7、8千,师长负伤,旅长负伤,团长当场阵亡。团长没有钢盔,他冲锋的时候,子弹打在头上,当时就死了。”

        “前人争下来的新中国是用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代价”

        淞沪会战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多人,宣布死伤4万多人;中国军队投入48个师和24个旅60多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张文治随后跟随部队到了安徽安庆,部队调整、训练了一年多的时间。没想到,就在第二年,日本人又来了,并对安庆进行了进攻。

        “我们在安庆桐城布防。我们进入前山潜伏,等日本人过来了,我们就在他们背后出来打他,这个是成功的。日本人一看后面有部队打,前面收复武汉的人也打他,他就无心攻打武汉,怕吃亏,就跑了。”

        安庆保卫战之后,张文治所在的部队又转移至江西布防。1939年,张文治因表现优异以397团第2营少校营长军衔被保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在成都就读高等教育班第7期。那年,他才20岁。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随即爆发,因不愿看到自己人打自己人,张文治毅然选择了离开部队到西康教书。

        “内战开始了,我帮哪边打呢?我是国民党的,当然要帮国民党打共产党。但我又不想打共产党,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我就离开军队到西康教学,我就去帮人家训练学员去了。我的目的就是我不打中国人。”

        说到这里,张老停顿了一会儿,若有所思。他告诉记者,他想起了如今在台湾生活的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老兵,他们是与他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从战壕中死里逃生的同伴。

        “你们回来看一看,是不是过去那个中国?现在已不是了。”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在抗日战争战场中走出来的老兵,张文治有很多话想对如今的青年人说。

        “这个胜利很不容易。日本侵略者投降了70年了。青年人啊,我们的国家要团结,你们要爱国,好好读书,要想到前人争下来的新中国是用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如今,张文治每天的饮食起居都由小儿子张秀模照料。尽管张老年事已高,10年前又因为青光眼双目失明,但身上的军人气质犹在。采访结束时,张老主动要求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只见他缓缓地从躺椅上站起来,成立正姿势,口中利落地喊着“敬礼”,手臂顺势取捷径放置太阳穴与前额中间的位置……

        (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5年08月04日)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