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社仔:战斗在缅甸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4-01-31 11:35   本文被浏览过:

       对于年青一代来说,中国远征军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当年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时经历过的那些充满硝烟战火,血雨腥风的艰险历程仍然是鲜为人知。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位参加过缅甸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回到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
       他叫胡社仔,鸭塘铺乡西洋垅村人,今年已经83岁了。1939年,年仅15岁的胡社仔参了军.并被送到了贵州进行军事训练。
      (实况) 胡社仔:“在贵州训练半年,我在团部卫生所做看护,换换药。”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偷袭珍珠港后,接着占领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进而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与盟国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中缅公路。中国为巩固滇缅边陲,阻击日军于中国西南大门之外,遂以第5军、第6军及新38师为基干,组编成远征军.就是在这个时候,胡社仔跟着部队进入了缅甸。
       然而,当时战争的恶劣环境,使得许多人打起了退堂鼓,曾经有人还劝过胡社仔跟着一起回去,但胡社仔没有同意。
      (实况) 胡社仔:“他说缅甸没米吃,我说没大米吃,别人能过我也一样能过。”
        到达战场后,胡社仔上了前线.由于当时战争相当激烈,所以他们处处都得非常小心。
      (实况) 胡社仔:“那时挖了个战壕,走沟里不能走路上。如果不隐蔽,慌慌张张机枪一下,就容易死。”
       经过多次与日军的惨烈激战,胡社仔对于战场的恐惧已经渐渐的消散,多次的死里逃生让他摸索出一套战场上保命的经验。
      (实况) 胡社仔:“机枪是平射的,炮是弧线去的。见机枪一响趴下还要侧身,眼睛不能朝天,只能侧着眼睛。”
       有一次的伏击战让胡社仔至今也无法忘却。
      (实况) 胡社仔:在仰光炸坦克,沿路上挖洞,看不到人,柴扎在头上,人手上拿两个手榴弹,身上绑四个,后面绑四个,坦克来了,胆大的用手榴弹炸它的链子。手榴弹是五秒就炸,到了就扔了,要往下溜过去,扔在链子上,链子出了毛病就开不动了。结果炸了八辆坦克车,我方一起死了三百多人。
       战争是残酷的,胡社仔在战争中所经历过的危险可想而知,许多次他都与危险擦肩而过。
      (实况) 胡社仔:“我在卫生所要跟着炮兵走,炸死三个人,又要上药,炮弹在远处打过来的,有一个观察所,这里有个弯,有条河,这是公路我滚到山下,炮弹炸开了,我身上打了很多泥。”
       然而炮弹落下的这一幕刚好被不远处的一个观察所的观察员看到,看到胡社仔平安无事,大家都感到很惊讶。
      (实况) 胡社仔:“后来我骑着马又赶到部队,他以为我死了,他们感到很奇怪,说看到你中了弹着点你怎么走脱了。”
       然而从3月初至8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以惨败告终,一路退往印度,另一路退回云南境内,十万大军只剩下四万余人。但就在远征军撤回云南的途中,日军斩断了滇缅公路的咽喉。不得已,我远征军只能通过小路进行撤退。
      (实况) 胡社仔:“日本把交通线断了,我们只能走小路,无路可走,团长拦住检查,吃的就担走,七天没人烟,其他的都扔掉。”
       但这时的日军哪肯轻易的让我军撤退,他们一路设置障碍追击我军,使我军的伤亡非常惨重。
       经过重重困难,远征军于5月29日回到了祖国。
       经过一年的休整,1944年5月,集结在怒江东岸的二十万中国军队,再次出发反攻缅甸。而这时的胡社仔担任弹药队队长,主要负责弹药运输工作。
       在反攻的过程中,松山战役尤为艰难,松山是日寇最大的据点,海拔两千零一十九米,凌驾于怒江之上,是日军掐断滇缅公路的战略据点。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日军松山部队修建了大量环堡型工事,兵强弹足,号称坚不可摧的“东方直布罗陀”,其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实况) 胡社仔:“打松山打了三年, 87师,88师,荣誉第2师,中国部队死了很多人,龙陵县山洞里死了三万多人。”
经过我远征军的不懈奋战,在缅日军终于在1945年1月23日向同盟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天大家都沸腾了。
      (实况) 胡社仔:“日本突然投降,高兴,美国兵打枪打了一夜,像过年一样。”
       在十五个月的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历经大小战斗上千次,战胜了凶残的敌人和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取得歼敌近五万人的重大战果。中国远征军,他不仅仅是一支部队的名称,他也是中国军人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英勇不屈的象征。
(来源:华声在线——[攸县电视台09月08日消息] )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