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埔军校起飞
自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问世后,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谋求把它用于军事。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此非常敏感,亲书“航空救国”口号,号召爱国青年学习航空技术,并创办航空学校和飞机制造厂,主张我国组建空军要成为独立军种,不分属于海军和陆军。黄埔一期和三期,都曾选拔学生去苏联航校学习,至六期成立了航空班,其毕业生为后来在杭州笕桥创办的中央航校之第一期,而从中央航校本校毕业的学生则为第二期。有许多中央航校的学生是从黄埔军校各期中挑选的,社会上的学生直接考入航校后,也必须先到黄埔军校接受入伍期的训练。
冯玉祥将军曾在山西创办了西北军官学校,自他出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后,西北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被黄埔军校当局批准为黄埔军校八期。这个学校炮科毕业生的第一名叫孙桐岗,他立志从事航空救国,加之他成绩优秀,冯玉祥将军看他是个好苗子,乃送往德国学习航空。在德五年中他克服了语言、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掌握了飞行、滑翔的技术,获得高级飞行证书。
创跨越欧亚飞行纪录
在德学习期间,孙桐岗看到美国飞行家林白驾机从纽约起飞直飞巴黎、创世界飞行记录的事后,受其启发,决定自己驾机做一次从欧洲至亚洲的跨越飞行。
孙桐岗在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就驾着他早就准备好的“航空救国”号小飞机,开始了他横贯欧亚大陆的飞行。这架德国克林姆-32木质小型运动机,是用他勤工俭学的收入和其兄长资助的生活费中节俭下的两万银元买的,它只能短途飞行,虽经精心改造仍极简陋。孙桐岗心怀“航空救国”的抱负,加上他勇敢、坚定的意志和周密的准备,在1933年6月26日启程。他途经了欧亚15个国家,历经了艰难险阻,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7月20日飞回了祖国。他共飞行135小时,航程14450公里,为中国创造了单人驾机跨越欧亚大陆的世界纪录,他的航程超过了林白。
宣传“航空救国”思想
孙桐岗回国后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被新闻界称为“东方林白”。他驾“航空救国”号飞机从南京到九江,蒋介石立刻召见了他,并以西餐款待,还嘱其飞往各大城市,广为宣传孙总理“航空救国”的遗训。当时正值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国难当头的岁月。建设一支强劲的中国空军来抵抗强敌,已刻不容缓。孙桐岗与早期留德回国的王祖文,共同驾驶克林姆-32型小飞机作分段长途飞行宣传“航空救国”的道理。
9月6日他们飞往上海,参加了上海民众捐献的5架霍克—Ⅱ型战斗机命名仪式。9月11日飞抵杭州笕桥机场,受到航空署署长曹宝清和杭州市市长赵志游等三百多人欢迎,孙桐岗在致答词时说:我希望我国能制造自己的飞机,也希望能大力培养军用、民用的飞机技术人员。他还向群众宣传航空的作用。21日他们由安庆飞抵汉口,空军派出“海盗”号飞机一队升空迎接,降落时又受到数千群众和军政人士的欢迎。24日从汉口飞长沙,后又调转方向朝北飞,经河南驻马店、开封、郑州、洛阳,再转向西安、太原、保定和石家庄。10月23日到北平,参加北平市党部举行的纪念周。27日飞天津,到会欢迎的中外人士和群众团体齐聚六国饭店举行茶会,此行促成了天津号飞机捐献筹委会的成立。10月31日,他们飞回出发地济南市。在这次飞行宣传中,他们号召国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爱国青年要当会飞的军人。这一年全国献机达20多架,折合资金达2000多万元。
培训的女飞行员成爱妻
2008年7月,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李继峰先生出版了一本《从沉沦到光荣——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内中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其有一张照片,说明写着:1933年3月19日,孙桐岗兄妹飞抵上海。这一说法显然是错了,3月19日孙桐岗尚在德国,他是当年6月26日动身驾机回国的;而图中穿飞行衣的女士,经孙美霓女士鉴定是她的婶婶,即孙桐岗的夫人孙真女士。孙桐岗和孙真曾是天津法商学院学生,孙桐岗在天津作航空救国报告时,孙真曾经向孙桐岗献花。后来孙桐岗用自己的小飞机“航空救国”号和杜月笙捐献给孙桐岗个人的“鹏程万里”号教练机在济南办航空学习班,孙真积极参加并学会了驾驶飞机,这在当时的女性中是少有的。1935年国民政府选派飞行人员和地面工程人员去意大利学习,孙桐岗被任命为班长,孙真也随着去了意大利与他在那儿成婚。
八年抗战建功勋
孙桐岗1936年回国,1937年参加抗战。开始时他任空军第二大队副大队长,驻扎在太湖西边的广德,当时机场设备非常简陋,没有正规的跑道,没有夜间起落设备,甚至没有电。飞行员住在帐篷里喝井水,用空汽油桶做水桶、锅,以木箱做床铺。淞沪战役第二天,二大队派出轻轰炸机九架,由孙桐岗领队,轰炸黄浦江里的日本军用船只。他们冒着日军猛烈的高射炮火力,沉着冷静地命中全部目标并安全返航。这一天中国空军分别从各基地出击日军并获全胜,尤其在笕桥上空以高志航为首的第四大队创造了0:6的战绩,当时的政府把8月14日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日军飞机不断地来报复,一天孙桐岗带队的3架飞机刚完成战斗任务回到机场,日军就来了轰炸机队袭击,这次日军使用的是入土才爆炸的炸弹,孙桐岗被土石击中腰部,只能一步一拐忍痛爬上飞机去作战。
1937年10月初,第二大队驻南京大校场机场,一次孙桐岗领队带9架飞机出击塘沽码头日军军械库,快到目的地时,“轰”的一声,孙桐岗飞机的螺旋桨断裂飞出。他一方面手势示意全队照常进行,一方面控制飞机滑翔下降,与副手刘甫成配合将炸弹全部投向下面的敌炮艇,将其炸沉。飞机迫降在安全地带,两人被当地军民营救,孙桐岗的哥哥孙桐萱派人将二人接到济南调养了几天后乘火车回南京归队,二大队轰炸塘沽日本军械库的任务圆满完成。
1938年春,孙桐岗调衡阳任防空司令兼参谋长职。当时上海、南京、广州均已失守,汉口危急,有大小口径的高射炮七百余门连同弹药已运到衡阳待命内运。日空军多次来袭,但由于高射炮隐蔽得当,丝毫无损,上级给他记大功一次。
1942年秋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率队到达云南昆明,希望与我空军会师沾益,共同出击在越南的日军。那几天云贵高原阴雨绵绵,我空军大编队遇雨受阻三次南飞无法通过。当时孙桐岗奉命再行试飞,他率队穿云而上,在西昌加油后,天气好转,全队113架飞机均到达沾益并胜利完成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孙桐岗被任命为南京地区空军司令。8月23日日军驻华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被任命为洽降代表,率随员乘飞机到芷江接洽正式投降事宜。何应钦通知今井,我方将派孙桐岗上校和一名译员搭乘他的专机去南京视察,今井遵办。8月24日孙桐岗将一面中国国旗交给今井,要他升旗。日出时,南京明故宫飘扬起八年不见的中国国旗,全南京市民欣喜相告,这面国旗一直被国民党中央党部珍藏。
孙桐岗后为台湾空军中将,于1991年在美国加州病逝,享年84岁。
(本文承蒙孙桐岗侄女孙美霓提供资料,特表感谢)
(日期:2011-01-19 来源:《黄埔》2011年第1期 作者:郁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