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成千上万的黄埔师生,为捍卫祖国义不容辞地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老师王剑岳就是其中一个。
王剑岳(1906-1944)是湖南灌县人,1927年8月毕业于黄埔五期。1924年8月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1929 年参加蒋桂、蒋唐战争;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在作战中负伤;1937年8月随第一军参加淞沪会战,又在作战中负伤。1940年,他从第四十八师第二团团长职位上调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任学生第十三总队(总队长杨厚彩、黄埔六期)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我在该大队第三中队学习(中队长韩大琪,黄埔高教班九期)。
剑公一生耿介,刚毅谦和,深受同学们的衷心爱戴,他那严以律己、诲人不倦、治教严谨、循循善诱的工作作风让我们记忆尤深。
1940年3月,我总队从西安三桥镇开驻岐山县西北十余华里周公庙。次日,剑公讲话:“同学们,这座空庙就是我们的训练基地,要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它改建成校园,并创建各种教育设施,我们还要修大操场和修筑通往县城的公路。” 剑公与我们同劳动——挖山、挑土、抬石头。我们每天伙食是一顿“杠子馍”、两顿稀面条,着旧军装,穿草鞋,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剑公鼓励大家说:国难当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智;你们要树立爱国家、爱人民、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经受住这严峻的考验,你们胸怀壮志的理念方偿夙愿。
学习期间,剑公与我们同堂上课,同场操练。在野外战斗教练时,同与学生摸爬滚打,言传身教。他经常在晚上前往各队寝室查铺,悄悄替同学搭衣盖被;同学生病,他会前去看望。他重视文体活动,我们大队的京剧队、话剧队是总队学生剧团的主体,篮球队是总队的主力,总队之间乃至全校的文艺汇演、篮球比赛,我们大队都是名列前茅。
1942年5月,我总队入伍期和三期军官教育期满,开赴西安城南八华里北池头村(总队二、三大队驻曲江池)待命毕业,当时潼关战况紧迫,我总队奉命构筑西安外围防御工事,我大队负责北池头村至大雁塔一线,剑公带头挥镐劳动并对学生说,大家要学习领会这战略防御的构思及其部署,这就是筑城教范作业的实地教育。
1942年7月初,九、十一、十三总队先期毕业,开赴校部王曲举行各兵种联合军事大演习后,我总队还作近战实弹示范演习,剑公指挥若定,演习成绩优良,获校部表彰嘉奖。7月12日举行毕业典礼。16日大队欢送首批90余位同学分发部队,剑公致欢送词:同学们近三年的学习生活,朝夕相处,临别在即,我希望你们,一要发扬黄埔精神,“亲爱精诚”校训要永守;二要忠于国家和人民,为伟大的抗战做出应有的贡献;三要谦虚真诚,带兵要恩威并济,宽严相待,耐心教导,同甘共苦,以身作则,不要以官长自居。当时剑公内心怆悒,声音嘶哑强忍泪花,语重心长令同学们声泪俱下,大家异口同声说:大队长呀,我们舍不得离开您!剑公激动地说:我们是黄埔军人,现在不是儿女情长之时,正是国势日殆、为国效命、雪我国耻之日,你们要挺起胸膛,昂首阔步地奔向抗日战场,不负你们入校的初衷和国家人民的殷切期望。剑公送同学们出村口,一一握手道别,并祝一路平安,前途保重,前方战场再见!我们走远了,剑公还频频挥手示意。
我们离校后,剑公任副总队长、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二团团长等职。1944年5月,剑公升任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驻防陕西略阳县,我时任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一团三营七连代连长,驻防临漳县新丰镇。6月初,两师同时奉命东出潼关,参加豫中会战,他师扼守灵宝一线,我师扼守卢氏一线,并肩作战。6月10日,剑公指挥第八师在毕家訾与日军顽强激战,他身先士卒,奋勇拼杀,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8岁。我在《战斗详报》上得悉痛失严师的噩耗,时我营正与敌军激战,深夜我在战壕里,偷声低泣,向灵宝方向鞠躬,默默致哀。
(日期:2010-09-01 来源:《黄埔》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