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愈久,寇机采用的空袭战术,也愈益诡诈。空袭时,进入方向由单一方向飞入,改为多方位袭入;由群机集中投弹,改为兼用分散投弹;炸弹由侵透力强改为与杀伤力兼顾,重磅炸弹与轻磅炸弹兼用。1941年,有次重庆七昼夜没有解除警报,那时,我任高炮四十五团一营三连连长,在马寺阵地与沙坪坝、弹子石、海棠溪各高炮阵地及与大坪、白市驿等照测阵地构成交叉火网,直接威胁入侵敌机。但敌机也想尽办法,企图拔掉这些地上钉子。我连阵地,经多次作战,终被敌机发现。
一天,紧急警报后,敌机总共一百余架从多方位分批入袭重庆,轮番投弹。当射击敌甲机群时,阵地上的火舌、硝烟,易被敌乙机群发觉,射击敌乙机群,则又易被敌丙、丁机群发觉。因此,在射击时,既要掌握最佳射击时机,又要多方观测敌情,掌握最有效射程。我连在射击间隙,敌机群中的一个队,用较分散的队形(指挥机飞在前,僚机尾随其两翼侧后方)径向我阵地袭来,侧机集中投弹,一阵飕-嘶-啪急剧响声,霎时,阵地近处,炸弹片腾飞,尘石硝烟四起,天昏地暗,阵地上战斗人员,彼此互不能相见,各自迅速卧倒,伺机群飞过阵地上空尘烟消散,全连战斗人员立即各就各位,捕捉目标,继续射击。阵地至指挥部的电话线被炸断了,无法通话。当敌机集中投弹强袭我连阵地时,指挥部从观测中判断,认为三连阵地被摧毁了!待看到三连阵地又继续发射时,才都放下心来!
这次空袭,历时七昼夜,是我经历中入袭敌机总架次最多、投弹最多、市区遭轰炸最严重、伤亡最多的一次。
(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
(日期:2008-11-07 来源:《黄埔》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