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乘我边境空虚,乃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不一月,滇西怒江以西的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地相继失守。适我第十一集团军的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预备第二师兼程赶赴保山,星夜沿怒江东岸布防,并果断命令滇缅公路守备部队炸毁怒江大桥——惠通桥,使局势得以缓和稳定,敌我双方乃处于隔江对峙状态。
作为当时大本营机动部队的第二军(军长王凌云)辖第九师、第七十六师、新编三十三师于1941年秋参加鄂西反攻宜昌战役后,于1942年春,调赴成渝公路永川至隆昌沿线整补待命。是年秋,第二军奉命分两路:以第七十六师经由川滇东路之西昌至滇西之元谋、永仁地区集结整训待命。军部及所属炮四团、工一团、炮五十五团战防炮1个营、防空学校编组高炮1个营,机械化学校编组摩托化1个营及第九师,新三十三师经由川黔西路之叙永、毕节向贵州之晴隆至盘县地区集结,12月各部队均到达指定地点,奉令调归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指挥。
1943年元月,杜聿明从贵州普安县军部所在地出发,沿途检阅了部队,明令第二军开赴滇西祥云、下关地区整训。3月份,杜再度莅临祥云县,分地召集全军官兵训话,要求部队抓紧整训,准备担任新的战斗任务,并许诺为第二军更换美式武器装备(当时美方决定为中国装备20个师),对部队士气鼓舞甚大。
1943年春,蒋介石下令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由陈诚任司令长官。陈调霍揆章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进驻弥渡县,改令第二军归霍指挥。霍令第二军军部进驻顺宁云县地区(澜沧江以西),第九师进驻怒江以东之镇康县德党地区,新三十三师进驻耿马缅宁地区,第七十六师驻顺宁云县地区。部队一面担任江防,一面作备战训练,并更换美式装备。当时集团军总部、军、师部均设有美军联络组,总部由康德上校担任组长。第二军的联络组由林格拉中校任组长,他带领美军官兵50余人随军行动,巡回到各营、连对官兵进行美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操练。笔者也于同年春,由军参谋处调高射炮连长赴滇缅边境之耿马守备猛撒机场。
不久,第二军开始更换美械装备,上级规定凡换美式装备的部队,团长以上人员必须轮流去印度接受美方的军事训练,时间是每期6个星期。第一期由军长王凌云率领第九师师长张金廷及各师派团长一名搭乘美军飞机到印度兰姆加训练,由史迪威将军主持。其余副团长以下军官则指定到昆明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由美方主办)受训,我亦于1943年秋参加了昆明乾海子干训团的炮兵第四期受训,3个月结业。但部队一直未装备美式高炮,仍使用防空学校拨来的意大利造37式高射机炮,直到抗战胜利缴回防校。山炮则一律更新为美式7.5公分口径驮载火炮,每师配备一个营,原装备的7.62公分的俄式山炮缴库。步兵连队装备了60迫击炮排、火焰喷射器、步话机,常规武器则更换了303步枪及汤姆冲锋枪、手雷,并佩戴美式钢盔,军容士气和战斗力大有提高和加强。
意外的是:1943年秋,第二军防区内民间发生了“回归热”症,迅速蔓延到部队,来势凶猛,缺医少药,半年间,全军病死官兵近千人。加之地处高山或峡谷地带,晴雨无常,早晚温差较大,蚊虫又多,患疟疾感冒者更多,且交通不便,多靠肩挑人背,或马匹运输,后勤补给,常难以为继,幸当地政府、民间头人深明大义,与部队共建军民合作站,发动民众大力支援部队,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也有的部队自发地就地开荒种菜,喂养猪、羊,以改善官兵生活,这对当时部队脱困保健,保证训练、备战两不误,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促进作用。
同年冬,因陈诚病,改派卫立煌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
部队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整训,除调团长以上军官去印度、中下级特种兵军官去昆明短期培训外,集团军、军也分别成立了干训班、军官班调训各职军官,部队素质有明显提高。
为早日打通国际通道,协调盟军及我国驻印部队的作战,远征军长官部于1944年初密令各军抓紧战前准备和部署调整,并加强了对一二线炮空力量的配备,以云南驿、保山两空军基地为依托配合前线部队,分别向怒江西岸之敌展开侦察袭扰活动。一线部队士气振奋,如箭在弦,有一触即发的气势。
1944年4月下旬,将要强渡怒江反攻的时候,第二军突然改归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指挥,并作为左翼军参加滇缅边境的反攻战役。
在反攻战中,第二军在初期强渡怒江,攻占平嘎,再克象达。
第二军首批渡江部队由七十六师副师长陈继光率领该师二二八团段国杰部,于5月13日,在工兵部队周密准备下,以木排、橡皮筏共数十支,分由预定渡江点趁夜幕渡江,由山民带路,分两路向平嘎进击,平嘎守敌为日军一个大队,凭藉其工事坚固,负隅顽抗。段团采用迂回围攻,先强攻抢占平嘎制高点大尖山,多次失而复得,激战近两昼夜,歼敌200余人,始攻占平嘎,残敌向象达方向逃窜。是役二二八团投入战斗两个营,伤营长一人,连长两人,阵亡连排长多人,损失近两个连战力。
第二军奉命扩大战果,令第九师副师长陈克非率领一个加强团于5月29日渡江越过平嘎进攻象达。象达守敌为日军1个联队,依托其南侧三坝竹尖山的坚固工事与象达守敌互相支援,给攻击造成困难和重大伤亡,一度双方处于僵持状态。与此同时,七十六师和九师主力后续部队不断渡江向前推进,我空军部队也投入轰击。敌自知难逃厄运,恐陷入重围而不能自拔,有自乱阵脚 ,企图逃窜的征候。我军乃轮番猛攻,迄6月中旬,胜利攻克象达,毙敌500余人。顽抗之敌,多与工事阵地同归于尽,我因攻坚伤亡更大。
怒江两岸地带,每年5、6月间进入雨季,5至9月夏秋间,怒江上空乌云弥漫,大雨滂沱,晴天很少,山路崎岖,泥泞难行,后勤运输极感困难。空投补给,均由集团军总部掌握,总部指挥三个军共10个师,晴天很难摊到第二军一次。到7、8月份,各部队常断粮,有时在当地购到一点包谷杂粮充饥,不得已以野菜、草根掺合充饥。美国人看到这种情形,惊叹着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士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堪称世界第一。每当想起那些可敬可爱的中华儿女,他们在战斗第一线忍饥挨饿,朴实勇敢,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忠诚祖国的行为就令我感动不已,他们的高贵品质与伟大形象,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日期:2008-06-24 来源:《黄埔》2008年第3期)
正当第九师围攻象达之敌时,宋希濂急调第七十六师一个团协助七十一军攻打龙陵,继而令该师深入敌后,攻占放马桥,孤军突入,敌情不明,加之后勤工作跟不上,作战任务十分艰巨,致使七十六师损失两个营以上兵力。与此同时,日军乘我后方空虚,以一个联队从我左翼迂回袭击第二军军部所在地甘寨,致军特务营伤亡殆尽,连美军联络组参谋、副官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都参加了战斗,幸卫立煌长官及时抽调一〇三师一个团及第九师从象达撤回的预备队星夜驰援,甘寨才得以保全。
鉴于宋希濂在指挥强攻龙陵中,轻敌冒进,加之后勤补给滞后,指挥调动欠妥,致使部队伤亡甚重,为扭转被动僵持局面,升调副总司令黄杰接替宋希濂总司令职务,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也因久攻龙陵战斗失利,被撤职查办,由该军副军长陈明仁升任。
黄杰任总司令后,即召集所属军、师长会议,会上检讨前一阶段指挥上的失误与对策,并研究决定新的部署并电报长官部核准执行:第七十一军配合二〇〇师围攻龙陵并占领之; 第二军以一部分兵力攻占放马桥、主力攻占芒市。
芒市是日军松山又三的五十六师团部所在地,需先攻下外围之红岩山及坝竹尖山各要点,才能攻占芒市。第二军根据以上部署下达作战命令如下:第九师攻占坝竹尖山及铜宝岭间各要点;第七十六师与新三十三师九十八团王延熹部,以一部攻占放马桥,主力攻占红岩山,以阻击芒市之敌驰援龙陵。两师攻占外围据点后,合力攻击芒市并占领之。此作战命令系1944年10月2日(中秋次日)夜由黄杰总司令与王凌云军长在红岩山至龙陵间一山岭上研究批准并要求立即执行。
由于敌各据点工事多系地堡,隐蔽坚固,强攻难以奏效。我七十六师二二八团先后在十余门山炮、榴弹炮轰击掩护下,曾八次轮番强攻红岩山失败,乃改用坑道作业逼近敌据点后,呼叫助战的盟军飞机以每枚重500磅的炸弹集中摧毁敌人工事,再集中兵力围攻,红岩山始得以攻克。迷信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日军,最终与阵地同归于尽,我军牺牲官兵近两个营。
攻占芒市外围据点后,第九师于11月9日夜攻占芒市松山又三的五十六师团部,但由于只顾尾追残敌,疏于搜索排雷,进入芒市后触雷伤亡官兵达200人以上。与此同时,我七十六师也攻占芒市飞机场,敌残部向遮放逃遁。
就在第二军攻占芒市的次日,黄杰总司令率领光复龙陵的第七十一军先头部队到达芒市,他根据敌情,重新调整部署,下达作战命令如下:以七十一军(配二〇〇师)为主力攻击军,对企图沿滇湎公路经遮放、畹町向缅境逃窜之敌穷追猛打,务求全歼于国境之内;以第二军为集团军左翼攻击军,除留置两个团分守芒市及其飞机场外,主力经勐嘎、勐棒向遮放、畹町迂回侧击,目标指向缅甸芒友;以五十三军为右翼攻击军,在扫荡芒市坝西南山之残敌的同时,主力向畹町迂回攻击,目标指向缅境南坎;着炮兵指挥官邵百昌集中使用各军榴弹炮、重迫击炮随七十一军行动;以第六军为总预备队,随中路主力跟进。
此命令于11月20日下达,第二军七十六师沿芒(市)遮(放)归道追击逃往勐嘎之敌,经3日激战,攻占了勐嘎。第七十一军攻占三台山后,向遮放西南推进,目标指向遮放敌军核心阵地,经过激战,敌军不支,我军于12月1日攻占了遮放。五十三军亦按计划于肃清芒市大河西岸之敌后,分别攻占了遮放外围的营盘山、劳山等敌后据点,紧缩包围圈,为七十一军攻占遮放起到了助力作用。芒遮之战,毙伤日军1000余人,生俘20人,远征军伤亡4000余人。
日军自芒市溃退后以第二师团主力及五十五、五十六师团残部共约10000人,集结于畹町及周边山区,积极加强工事,储备大量粮弹,准备持久顽抗,阻止远征军西进。
第十一集团军获悉敌军企图后,决定暂停追击,将各部队集结于芒、遮之间,稍作休整,做好进攻畹町工作。畹町是东、南、北面环绕群山的盆地,西临中缅分界线畹町河,易守难攻。集团军决定采取分路进攻,将敌军压迫包围于畹町坝内,聚而歼灭之,以现有4个军兵力调整分成两线配备,第一线使用3个军,第二线使用1个军。
各部队于12月27日起开始进攻,目标直指回龙山、大青山、大黑山、大兴山。右翼五十三军从龙川江西岸,迂回到畹町以南;中路第六军向畹町进攻;左翼第二军以第九师为主力向畹町东南方进攻。第一线6个 师,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展开陆空合作、步炮协同的强大攻势。
日军凭藉其在各山地要点筑有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并不断向我军反扑,我军对敌各据点阵地,先以空军猛烈轰炸,继而炮兵猛轰,为步兵扫清障碍开辟进攻道路。
我军经过休整后,士气旺盛,进攻迅速,第五十三军经过近四天反复冲杀,于30日相继攻占了户卡、蛮信等据点。第六军经过三天苦战,进抵回龙山北麓。第二军于29日攻占了谢连以西及其西北高地与南平梁子,继续向上下蛮邦、雷中山地带进攻。次日攻占黑勐麻,形成对回龙山的三面包围。
1945年1月2日,集团军命令总预备队七十一军的八十七师,加强第二军方面进攻力量;第六军预二师攻占大黑山;1月5日,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强渡龙川江,攻占大青山,敌军虽不断增援,进行反扑,均被我英勇官兵击退。
突击的敌据点最高峰回龙山与邻近的大黑山形成畹町东北面天然屏障,由正面第六军第二〇〇师连日猛攻,8日敌军利用其阵地优势,全线反扑,我军各部队亦全面出击,在畹町外围展开激战,双方伤亡甚重。集团军为迅速歼灭畹町之敌,于8日命令总预备队第七十一军加入战斗,以主力接替二〇〇师进攻回龙山任务,其左右两翼有第二、六军作依托,9日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在我炮空掩护下向敌最后据点回龙山猛攻,10日下午攻占了该据点,死守敌酋及部分守敌剖腹自杀、尸遗遍山。
同日,第二〇〇师攻占大兴山,我三路大军逼近畹町,向城内冲杀。至14日,敌军以自杀性全面反扑,均被我军英勇击退,敌死伤惨重,已无力抵抗,残敌突围向西南方溃退。至1月16日,我军全部占领畹町城,集团军除以部分兵力扫荡肃清残余敌人,即令主力越过国境畹町河追歼逃敌,向芒友及其东南推进。至此,我国滇西境内失地全部收复。
第二军主力攻占勐棒后,即令新三十三师(欠王延熹团仍配属第七十六师)以有力一部从滚弄上游渡过怒江,进出腊戌、畹町间截击敌人,阻止其回窜。
第九师渡过畹町河后,从缅甸头人(官家)报告获悉敌五十六师团松山又三的指挥所的所在地,即令第九师派出部队猛袭,击伤敌战车两辆,击毁一辆,毙伤敌若干,残敌溃逃。该师二十六团派出一个加强连由连长解永祥(黄埔十七期)率领,插入向芒友侦察联系,于元月22日在芒友外围与从八莫开来的驻印军新一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络,大部队于元月24日在芒友南坎地区会师,并于元月28日在芒友举行了隆重热烈而庄严的会师大会。大会结束后,接着在畹町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为纪念史迪威将军对筑路的杰出功绩,正式公布中印公路改名为史迪威公路。
会师后,黄杰命令第二军担任滇缅公路以芒市为中心的龙陵至畹町间的防务与修路、护路、维护输油管道等任务。1945年2月间,远征军长官部及十一集团军总部先后被撤销,七十一、五十三军陆续空运外调,第二军改归昆明警备总部指挥,成立滇西警备司令部,第二军军长王凌云兼任警备司令担任滇西地区警备任务,以新三十三师驻昆明,七十六师驻龙陵,第九师驻弥渡,军部移驻大理三塔寺。
附注:本文曾参阅原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生前1964年2月所写《从办民团到入缅作战》一文,载河南文史资料1989年第32辑;反攻前作者从队职调回第二军军参谋处任少校作战参谋,参与反攻战役全过程,唯时隔60余年,在日期、地点等细节上或有疏误,请赐教更正。
(日期:2008-07-11 来源:《黄埔》2008年第4期)
(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