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鹏:纳溪军校特科干部教育班片断

发布时间:2021-04-15 16:54   本文被浏览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当时的中央军校除本校以外又陆续在全国各地成立了9个分校、两个干训班、一个特教班。9个分校和两个干训班(苏干班、鲁干班),凡军校同学都很熟悉,连校址也知道。可是还有一个特科干部教育班(简称特教班)就鲜为人知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就是当时日本特务急欲谋杀的中国化学兵部队指挥官李忍涛将军。他和孙立人及原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均系清华大学同学,后留学美国。抗战开始后,他奉命在四川纳溪(泸州附近)建立军校特教班和一个直属军政部领导的学员总队即化学兵部队,他兼任班主任和总队长。

        在日军攻战印缅、企图切断我外援补给线时,李忍涛奉命率部出国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并屡立战功,曾获盟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嘉奖,后于回国途中因飞机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失事而不幸殉职。当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规定禁用化学武器,所以对外不公开,只称特科和学兵。由于日军在战场上屡屡违反国际公约使用毒气,例如在抗战中期,日军攻战宜昌后,直逼三峡威胁重庆。我军为了确保重庆安全,曾反攻宜昌。当时主攻部队已攻入北门,就是因为日军施放毒气使我军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因而我军也必须大力组建化学部队。特教班培训出来的学生,除了充实学兵总队的下级军官外,其余均分配到全国各战区任防毒教官。
        我们在特教班学习时,除了学习步兵的基础教练和战斗教练以外,主要是学防化内容,有侦毒、消毒、防毒、救毒等。侦毒即在遇有敌人施放毒气时负责侦察毒区,并在边缘设置标志,指示后续部队不要进入毒区,这主要是对付芥子气即糜烂性毒气;消毒即对毒区进行消毒,以利进攻;防毒即在遇到敌人施放毒气时指示部队如何防毒;救毒即对已中毒的指战员进行抢救。
        该班除了学习上与其他兵种有不同外,在生活上也有特点。例如,在入伍期叫做新生,小队长和区队副都是由上一届老生充任,叫“老生管新生”。如果犯错误受处分,不是以拳击胸而是打肚子,有时罚跑步,跑步时不但全副武装,还要戴上防毒面具(每人都有一只)。因为防毒面具是完全密封的,只是靠下面滤毒罐来透气,空气不可能畅通,平时戴上防毒面具就会感气闷,跑步时由于呼吸急促,就更闷得难受。学生最怕这种处罚。不过这也是一种锻炼,经过这样的锻炼,以后戴防毒面具时间再长也能受得了。
        另外,平时除了整队行动外,凡是单独行动,只要出了寝室或教室的门,走路都必须握拳抱肘,成跑步姿态,目视前方走直角,不准迂回走斜线。只能走到一定的距离再左转或右转弯,再向前走到达目的地。如果走斜了被老生看到,就要受处罚,不是打肚子就是罚跑步。这样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教育一个人要正直,不要投机取巧,图省事走捷径。还有在操场上操练时,有一个动作口令叫“预备用——枪”的动作,就是右手把枪从面前斜横着向左上方抛起,然后右手手心向下接住枪把,同时左手手心向上接住枪身,成装子弹姿势,据说这都是美式教育。

        六个月入伍期满,新生变老生,还要排成一路纵队从老生面前跑过,让老生用皮带抽屁股。然后老生新生面对面的排成两列横队,互相握手言欢,以后即平等相待,也不再抱肘走直角了。据说这叫做洗礼,真是五花八门,现在想起来也很有趣。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所有分校均奉命撤销,我们也奉命并入成都军校,编入二十一期改学步科。

        (日期:2008-05-22   来源:《黄埔》2008年第3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