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健:惠通桥小记

发布时间:2021-04-15 15:32   本文被浏览过:

       惠通桥在云南西部高山峡谷之中,东距昆明410公里,西距中缅边陲小镇畹町450公里,是滇缅公路的中点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抗战前,怒江上建有吊桥一座,是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出资兴建的,后因抗战需要,欲改成公路桥。龙陵县长王锡光再次找到梁先生,梁再次慷慨解囊,承担不足的费用,同时聘请外国工程师设计,方案确定后,即派人前往缅甸采购材料。所购材料有:主钢索14根、吊索84根、横梁41块,先后运到畹町,但因当时公路尚未修通,要想把这些材料运往500公里外的工地,谈何容易?经多次研究,决定征集民工800人,以50人为一组,肩挑背扛,夜以继日翻山越岭。最大的困难是14根直立钢索,每根长200米,不能折叠也不能弯曲,只有由50人抬起一齐走动,犹如一条大蜈蚣在爬动,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运到工地。为此,龙陵县长王锡光急瞎了一只眼睛,他的两个得力助手,也累死在工地上。大桥于1937年12月动工,1938年8月完成,这是怒江上第一座公路桥——惠通桥。

        1940年至1942年,是抗战中最艰苦的时候。国内各港口都先后沦入敌手,外援中断,物资奇缺,尤以军用的汽油、汽车配件和药品急需补充,当时汽车多以酒精或木炭代替燃料。1942年元月,我在成都任航委会汽车二分队队长,奉命前往滇缅路接车,随即在芒市至昆明一线担任抢运汽油的任务。

        1942年5月1日,缅甸的腊戌陷入敌手。5月4日,我们在芒市连夜装车后撤,因沿途车辆太多,互相拥挤,待至5日下午始达惠通桥桥头不远处,等待过桥。由于秩序混乱,加以索桥载重限10吨,车辆不能连续通过,直至下午5点,才通过惠通桥。就在我过桥约半小时后,只听得震天动地的一声闷响,桥被炸断了,我队尚有三辆车未能过桥。待我到达昆明不几日,即有驾驶兵弃车逃回,叙述当时的情况。当时他的车离桥头仅100米的距离,但桥上秩序混乱,车辆无法前进,后听到数声枪响,紧接着机枪声不断,油车起火,人员纷纷向山上奔跑。就在这紧急情况下,一声巨响桥已炸断,他冒着生命危险,以木代舟才渡过汹涌澎湃的怒江。

        而当时详细的情况是,日本侵略军妄图夺取怒江天堑——惠通桥,造成从西南夹攻之势,所以派五十六师团指挥官坂口少将,率3000日军于5月2日到达畹町,将日军化装成华侨难民,车载步行,日夜兼程,先行抢占惠通桥,以便大军通过直达昆明。5月5日,敌军先头部队乘闷罐车已有少数抵达桥头,可巧此时桥头发生阻车事件,因当时有一满载人员的车辆,从保山逆行而来,堵在东岸桥头,意欲过桥,宪兵不允,并令其掉头返回,车主不听,逐要强行通过。在这万分紧急关头,宪兵令人将车推入江中,车主又向前阻止,宪兵队长一时情急,以妨碍军务罪将车主彭永松拉到江边乱枪打死。当时到达桥头的日军以为被我方发现,立即跳下车来,拔出怀中枪,冲上索桥。这时守桥宪兵才意识到,日军已到桥头,顷刻之间枪声大作,桥头乱成一片。在这紧急关头,宪兵队长张祖武一声令下,随着一声闷响,大桥自行爆破,冲上桥的日军也被消灭。5月6日,敌人后续部队赶到,见桥已被炸断,欲用橡皮筏强渡过江,但因江水湍急,历经几天才渡过1000多人,延误了日程。我方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布防,经过几日的血战,全歼渡到东岸的日军。至此,日军再无渡江之力,转攻为守,在西岸松山沿江高地修筑钢筋水泥地堡固守。

        后记:在撰写这篇文章过程中,曾蒙李成华先生帮助修改,在此表示致谢!

        (来源:《黄埔》2008年第6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