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权等:饶国华将军事略

发布时间:2021-04-12 14:31   本文被浏览过:

        饶国华,字弼臣,1894年12月7日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宝台乡张家坝。13岁奉母命入县城拜前清举人伍钧为师,攻读诗书四年。
        1911年,投身新军,先当伙夫,不久升为班长、排长,1917年升至连长,于当年经选送至该师军官传习所培训,半年毕业,名列第一,为师长刘湘所倚重。他生性俭约,笃信佛教,布衣粗食,数十年如一日,人皆以“饶菩萨”称之。战时以骁勇著称。据《新蜀报》于1937年12月3日载《饶师长小传》云:每战必身先士卒,曾与敌人肉搏,以左右赤手夺敌刺刀,敌畏其勇,弃枪而遁。饶两手破裂,血流如注,视若无睹。
        1935年10月,刘湘所部第一次整编,唐式遵升任第二十一军军长,国华由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升为第一师师长,旋改任第二十三集团军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仍经常改着便装深入军营,下到连队,与士卒共甘苦、话家常,细如内务、厨、厕清洁,必亲自检查过问。对人事力主公开,唯才是用。于财用丝毫不苟,躬自稽核。尤重赏罚,尝曰:“赏所以资激劝,罚所以儆将来;赏不得其当则私,私则偏,罚不得其当则蔽,蔽则滥。”所言如是,其行副之。故官兵之于将军,亲敬如父兄,而将军之于官兵,爱护如子弟。当时川中部队众多,名额恒苦不足,竞相招募,此逃彼补,习为常事。逃风滋蔓,致许多部队不敢放假。独将军所部,则放假如常,不虞逃亡。如遇战时,官兵多归附之,一时传为美谈。其统御有方,将士归心,功非一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继“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国华以军人当以卫国为天职,立即上书请缨杀敌。待命期间,告假还乡省亲扫墓,庆祝老母七十寿辰。临别拜见业师伍钧老先生曰:“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学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学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也。”又对夫人蓝紫仙曰:“余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夫人慨然应诺。
        9月22日,第二十一军奉命出川抗日。经川北、转万县乘轮东下。至11月中旬,淞沪沦陷,苏、常二州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寇对我军采取战略包围,在海空军掩护下,从金山卫海岸登陆,以快速部队直趋长兴,主力指向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刘湘立令唐式遵及其全部五个师、两个旅约五万人,限期集中安徽广德、浙江泗安一线,以饶的第一四五师担任右翼设防,固守广德,阻敌北犯,拱卫南京。
        11月23日,敌军牛岛师团,由太湖窜抵宜兴、长兴,出动机械化部队,兵分两路猛攻广德、泗安,并配有大批飞机轮番轰炸,致我方工事尽毁,城镇为墟。当时饶所部先头部队四三三旅佟毅部,甫经集中完毕,即奔赴广德前方约六十华里之泗安占领阵地,于27日与敌前锋遭遇,苦战三昼夜,终因敌军依仗飞机、大炮、坦克配合的优势,多次发起猛攻,我军武器窳劣,虽拼命还击,伤亡奇重,力不能支,泗安失守。同时,敌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趋广德。将军亲率四三五旅之刘儒斋团,于广德前方五里之界牌,冒着弹雨指挥战斗,将士奋勇争先,虽死亡枕藉,仍前仆后继,不稍退却。将军目击此状,热血沸腾,乃振臂高呼:这是我们军人报国的严峻时刻到了,一定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由于四三五旅旅长孟浩然尚未到达,乃于28日晚直接命令该旅之戴传薪团,速向界牌增援,迨至次(29)日拂晓,发现该团长抗不从命,竟擅自率部向宁国方向撤退,增援中断,致使刘儒斋团陷于孤军奋战,几被全歼,阵地被占,广德亦告失守。
        饶将军率残部退至距广德十五里之七里店,以守土无能、部属违命自责,致通宵不寐,洒泪写下绝命书,谓:戴传薪偷生怕死,在千钧一发之际,擅自撤退,贻误戎机,以致影响全线崩溃。深感自己无颜以对国家民族,更无颜再见甫公(指刘湘——编者注)。书中还指出:吾师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完成任务,官兵为国效命,不惜牺牲,忠勇可嘉。然广德地处要冲,关系首都安危,不忍坐视陷入敌手。切望部属官兵努力杀敌,拼死收复,俾上报国家培植之恩,下副国人期望之切,进而驱敌出境,苏我国魂!自决与城共存亡,虽死无恨。书毕,焚香祝祷,即于11月30日晚,盘膝坐于一大树下,举枪自戕,慷慨成仁。时年四十有四。据1960年12月出版《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载黄应乾《广德、泗安的防御战》一文称:“因团长刘儒斋不听饶国华指挥,擅自后撤,以致全线溃败。”“因刘儒斋不战自溃,广德失守。饶觉无以对国家,无以对刘湘;又因唐[指唐式遵]掌握大权,痛感难期长处,便决意自戕……写就致刘湘绝命书,内有‘刘儒斋不听指挥,以致军败,不借一死,以报甫公’等语。”很显然,黄文与本文相矛盾,今两说并存,孰是孰非,留待史家深入考证。
         据1937年12月20日《国民公报》载:饶将军于“11月30日午前二时殉难后,至四时,忠骸由其胞兄质彬(一四五师师部副官)运出战区,行路三百余里,沿途无车马可乘。直至运抵芜湖后,始购备木匣一副,暂为装殓。因无轮船,不得已雇木船运至九江,有两宪兵为饶师长之学生,乃为照料一切,商托该县县长设法运至汉口,始交由民生公司之‘民俭轮’转运回川。过宜昌时,全市军民曾举行悲痛之公祭云”。
         国民政府嘉饶将军忠烈,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发给治丧费一万元,在武汉举行隆重追悼会。遗骸上溯三峡,经万县,于1937年12月19日午后四时抵重庆。途经各地时,各界人士均举行隆重追悼仪式。成渝各报连日皆以各种形式大篇幅报道。蒋介石也分别为重庆、成都的饶将军灵堂撰写挽联: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
上都资捍卫,冒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
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将军遗骸灵柩运回资阳,于1938年1月23日葬于甘溪沟。送葬者逾千人。
          抗战中期,四川各界同胞为纪念为国捐躯名将,在成都中山公园内铸造将军铜像一座,并竖立“饶上将国华纪念碑”,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字。塑像出自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教授之手。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主席即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可见:1938年4月1日《解放》第三十三期;1939年出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南》第四册;1939年新华日报馆出版的《毛泽东救国言论选集》。:

          现在说到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意义……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及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棋、姜玉贞、陈锦秀、李桂丹、黄梅兴、姚子香、潘占魁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我们要向一切抗日军人的家属尤其是死难烈士的家属致敬礼,因为他们家中出了这样为国奋斗、不怕牺牲的抗日军人。

          198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饶国华将军为革命烈士。1983年11月,资阳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葺饶国华将军陵墓,1984年1月20日竣工。

(此文写于1985年7月本文根据抗战时期陆军第二十一军营长吕伟权、胡仲威,军部作战科长杨国材等的来稿和饶国华之女饶毓琇提供的资料,并参考其他有关文献资料,由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编辑组整理而成。)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