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27日,成都市遭受了日本法西斯飞机最严重的轰炸,炸死、炸伤数千人。炸后的惨状,令人目不忍睹:炸死者的残肢碎肉,墙壁上、屋脊、树枝上等到处都是,被炸死的同胞尸体堆满街;许多房屋被炸塌,许多屋顶被揭走,碎砖烂瓦遍地都是。
在这次轰炸前有几个月的时间,敌机日日夜夜地轰炸成都市区和郊区。市民们也日日夜夜地忙着跑空袭警报,躲避敌机轰炸,连续跑了很长时间,大家都感到十分疲劳,可是,突然有一个多月没有遭到敌机轰炸,其间发生了几次空袭警报,敌机也没有来。市民们的胆子逐渐大起来,思想也麻痹起来。
当天是一个大晴天,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我们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全校师生,也同以前一样,早出晚归,整天在市郊野外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这天刚好轮到我值日,全队一共留4个同学在城内西较场的壕沟内看守行李,我们4个同学都很高兴,心想再不用在野外去爬爬滚滚了,还可以把自己的行李打开垫好,在行李上好好地睡一天觉,恢复野外演习的疲劳。9时左右空袭警报响了,街市还是宁静的,跑警报的人稀稀拉拉。只有一些老成的、稳重的、胆小的人才往城外跑。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敌机同以往一样不会来轰炸的。约有20分钟,紧急警报拉响了。一会儿,沉重的轰炸机声从东方传来。街上市民像潮水似的往城外涌去,喊爹叫娘的满街都是,特别是在建军门前交通堵塞,万分紧张。
当时,我们队上有4个留校看行李的同学,还有兄弟队看行李的同学,起初大家都是睡在捆好的行李包上,后来看到敌机飞来了,为了安全起见,全都跑上建军门城墙上的散兵坑中隐蔽起来。霎时,炸弹的巨大爆炸声从北较场军校校本部那个方向传过来,黑色的烟尘冲上云霄,达千米以上。紧接着是以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为中心的少城公园及其附近街道和南较场、西较场附近的爆炸声,黑烟笼罩大地,泥土、碎石、断砖、破瓦片像波浪似的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弹片的啸叫声划破长空,火药气味呛人,我的身体被震得弹起一尺来高。日寇的轰炸机,在成都市内居民区轰炸之后,又转向太平寺两个机场,对仓库、油库投弹后,才转向东方飞去。
我们4个同队同学互相庆幸没被敌机炸死,大家商量除留一个同学在原地看守行李之外,其余的同学上街去看被敌机轰炸后的情况。我们3人从西较场侧门跑步向少城公园方向前进。走到一个小巷子与祠堂街交会的道口上,看见四周的房子倒塌,瓦砾遍地,也有些房子未倒,可是屋顶的瓦片全部被揭掉。同胞死伤遍地,男女老少都有。特别是路旁的一个弹坑,一个孕妇被炸死了,她的头、身体、手脚全都模糊不清,肚内的婴儿从爆破的肚内流出来,婴儿的头脚和黑色的泥浆水混合成黑糊糊的一团。被炸死者的头、腿、手、脚和破皮碎肉,被炸弹炸飞挂到树枝上、墙壁上、屋顶上,惨不忍睹。
我们继续前进至祠堂街和金河街的接合处的一个小花园内,看见四周房屋的瓦片都被揭掉,有的房子被炸塌。根据现场的分析,日寇是用空中爆炸弹(空中爆炸的榴散弹和触发弹)把人炸死,把房顶揭开,把房屋炸塌的。
我们走到一个炸塌的围墙的花园里。小花园中心有一座小巧的楼房,其屋脊被炸弹揭翻了,楼上的客厅中心有一张四方桌子,3个男人伏在牌桌上,1个男人倒在桌边的楼板上,3个妇女都倒在桌凳的旁边,全都死了,桌上还有麻将牌,楼板上也抛散了许多麻将牌。这7具死尸均未见大出血,根据现场分析,可能是被空中爆炸榴散弹或者是被炸弹冲击波震裂神经而死亡的。
我们又走到祠堂街和少城公园门口,这几处被炸的情况更加凄惨,沿街死伤同胞遍地都是,街道两侧屋檐下面,也堆满了死难同胞,男女老少都有。这几条街道的房子被炸塌了许多,大部分屋瓦被揭掉,有的死尸被抛上没瓦的屋脊;有的死者残体、头、腿、手臂,被抛上树枝挂起;也有的肌肉、皮肤被甩在断墙残壁上沾着。一些小街小巷,也到处是被炸死炸伤的同胞,破砖烂瓦满街都是,血流遍地。根据情况分析,这几条街是出城要道。可能是一些市民闻空袭警报时没有跑,等待紧急警报发出时,才急急忙忙扶老携幼地往外跑,刚好跑在这几条大街小巷时,人多拥挤,出不了城,敌机已飞临上空丢弹,因而炸死这么多同胞。
我们再进到少城公园里面去看,其悲惨情况更加厉害。屋檐下、花架下、大树底下,死尸成堆,血流遍地。可是“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还耸立在广场当中,估计这个公园里死伤的人就有好几百,而且死者多,伤者少。根据现场分析,可能是市民见敌机已飞临上空,无法出城疏散,只好跑到公园里树荫下来躲一躲。但敌机又是以这座纪念碑作指示目标,来轰炸军校的南较场和西较场的,所以各种各样的炸弹都丢在少城公园、南较场和西较场的这个区域之内。而这个区域又是出城要道,加上人多拥挤又跑迟了,以致造成这样惨重的死亡。
再往公园的最里面走去,只见图书馆被炸坏了;动物园也被炸坏了,珍稀动物除被炸死的以外,其余也都失踪了。公园内的花草、树木、亭榭也被炸毁,满地是断枝残叶和木片、碎瓦。我们因时间有限,其余地方未去看。只好回校换了其他同学来看。我们等队伍野外演习回来吃饭之后,在休息时间内,又约了几个同学到南较场去看。该处也炸毁了一些营房,炸死的人较少。
(来源:《成都政协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