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周、赵海臣:宣城抗战老兵自述

发布时间:2023-11-15 09:54   本文被浏览过:

      淞沪抗战、长沙会战、铁血远征……在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岁月里,无数爱国志士从军抗战,金戈铁马,他们有人长眠沙场、有人随岁月而去,也有人依然健在。据了解,宣城现有亲历抗战老兵28位,2013年12月31日健在的23位,他们中有参加浙赣会战和上高会战的刘保罗、参加中国远征军的罗远跃、飞跃驼峰航线的刘子诚等。
      胡成周,男,98岁,现住宣州区向阳镇夏渡社区。1931年就读国立武汉大学工程系,“七七事变”后投笔从军,在黄埔军校十四期学习,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几乎亲历所有会战现场。

胡成周晚年像

      1937年10月,日军松井石根军团30万兵力,分三路于微山湖、太仓、安吉登陆。我率领总司令部指挥班,将登陆现场观察到的日军动向,立即上报给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并将他的作战命令传达给各作战单位。当时中方作战主力为87、88、89军及陆军教导总队,也就是传说中的“德国样板师”,而我则是总司令部指挥班班长,属教导总队,负责观察监视整个会战现场。
      10月中旬,我队侦察至江苏南翔,发现日军田三六师团主力,立即上报司令部。随后,传达88军赴南阻击命令,两军对峙犬牙交错,日军分两队包抄,88军与之在城区巷战甚至肉搏,几日内双方皆损失过半,军长王敬久负伤。此时,我们又侦察到松井石根军团主力已通过太仓、微山湖附近水网地带,对我军形成侧后包围。随后我将阻击太仓之敌的命令传达与89军,淞沪会战开始进入高潮。
      11月初,我们侦察到日军从更北面的江阴,与更南面的浙江集结兵力,很快江阴失陷,我们立即上报司令部。战局危急,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司令部让我传令各单位后撤茅山,直至南京。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一个月后南京陷落。日军进城后无恶不作,至1938年2月,光我一个人就率队从南京雨花台清理了八千具百姓尸体……。说到南京,胡成周老人沉默了许久,难过得不愿再提及。亲历各种历史瞬间,98岁的胡成周激情回顾:“岗村宁次,我见过,很矮很矮,身高1米6都够呛,应该是在1945年的南京受降仪式上见过。”

走访老兵

      千里赴宣抗战的老兵赵海臣,男,95岁,贵州毕节市人,1937年随川军参加淞沪会战,而后被驻防宣城的108师63团3营收编,并在宣城抗战八年,现住市区九洲市场。
      “小伙子长得好漂亮,跟我们走吧!就这样,我被杨森的川军26师给抓了壮丁,穿草鞋步行3个月至上海,打了3天就全线崩溃。”赵海臣回忆到。

看望赵海臣

      当时宣城是第三战区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驻防宣城的有52师、40师、108师、63师与新7师,在寒亭、养贤、新河庄与周王一线,与日军拉锯8年,司令部就在新田九里山。而日军司令部设在水东的鸡头岭,并设有重炮部队,火力可覆盖整个宣城。当时双方火力对比悬殊,日军不仅有大炮,还有从芜湖方向来支持的轰炸机,我们每每夺回一个据点,就立马被轰炸,在争夺寒亭天门山时,曾有部队被整建制的炸出战场。
      我曾亲手击毙了一名日军排长,还缴了他的武士军刀。那是发生在争夺新河庄某地的战斗中,中日两军围绕一高地,展开殊死较量。我们63团攻上去又被日军打下来,小小的山头不知多少次易手,日军一方面不断用汽艇从水阳江上送来援军,一面用鸡头岭上的重炮进行火力覆盖,我们63团被打的只剩一个营的兵力,但依然不愿放弃阵地,最后全团几乎覆没。我自己大腿中弹,被排长背了回来,腿上的大窟窿现在仍在,就像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一样,永远无法退却。
      赵海臣的儿子告诉记者,在“关爱抗战老兵网”的志愿者努力下,父亲得到了每年5000元的援助,今年又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每月500元的援助等,解决了生活困难。

抗战纪念合影

      (时间:2018年2月17日   来源:搜狐历史)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