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佛门避难记

发布时间:2023-05-24 16:01   本文被浏览过:

    淘一件文物,学一段历史。今天跟大家说一个佛门避难记的故事,十多年前,我在台湾一家旧书店淘到一本旧书《还俗记》,我原以为是一本言情小说,读完才知是作者钮先铭根据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经历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作者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故事。
    作者钮先铭1912年生人,江西九江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又赴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全面抗战爆发时回到祖国,共赴国难。,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
    1937年12月,日军进攻南京。工兵营配合教导总队1旅2团作战,2团团长谢承瑞有法国留学的经历,所以和钮先铭有很多共同语言,战斗中两人密切配合,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情况下,两人率部多次击溃日军并结下袍泽之情。战斗间隙,谢承瑞郑重告诉钮先铭,如果自己牺牲,请钮先铭照顾好自己的妹妹。12月12日晚,谢承瑞率部撤退,钮先铭负责掩护,谢承瑞于13日牺牲于挹江门。钮先铭到长江边时,已是孤身一人,慌乱中跌入长江,力图游到北岸,波涛的江水又把钮冲回南岸,无奈钮先铭只能在南岸逃生,在幕府山下,钮发现一个叫永清寺的寺庙,急忙躲进寺庙中。庙中守志、守印、二空三位和尚一看钮先铭慌不择路就知何人,迅速让钮先铭削发为僧,换上僧服,并为钮先铭取法名为“二觉”。
    第二天,日军来永清寺清查,一个躲在寺庙内的中国警察被枪杀。日军见钮先铭年轻有力就强迫他挑柴到上元门,钮沿途看到被俘的中国士兵像羔羊一样被日军枪杀,待他回到寺庙时,寺庙里46名难民已被日军杀害。
    第三天,一名日军曹长带着十几个日兵来检查,曹长认为钮先铭身份可疑,问钮先铭为什么头发是刚剪的,钮回答兵荒马乱,是有三个月未剃头,曹长半信半疑,问钮是否会念经,钮先铭想起儿时跟母亲念过《般若波罗密心经》,于是就给曹长念了一段才算脱险。
    钮先铭后来回忆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新造了两个词,一个是心焦,一个是罪过。”“心焦”是抢劫中国人的财产时说,“罪过”是指强奸中国妇女的用词。据说日军当着一位老祖母的面强奸孙女,祖母心痛,连呼“罪过”、“罪过”,结果却在日军中流传开来,成为日军强奸的代名词。钮先铭说:“‘心焦’与‘罪过’将永远成为日语中最丑恶的言辞。”
    1938年3月,钮先铭随守印、二空两位和尚来到鸡鸣寺躲藏,尽管寺中有许多人知道钮先铭的真实身份,但谁也没有向日军或汉奸透露一丝风声。
    日军官兵经常来鸡鸣寺游玩,钮先铭用一把修脚刀刻一方古鸡鸣寺印章,供日军有偿钤章纪念,又用主持二空的名义书写“佛”字售予日军,以解决寺中生计。因钮先铭与当时许多日军军官都是同学,一旦被日本同学认出身份,后果不堪设想,尽快逃离南京才是大计。
    1938年8月,机会终于来了,伪政府为聚敛钱财要收鸡鸣寺的地契税,主持守志借口地契在上海,获得一张特别通行证,8月11日,钮先铭与守志在南京下关上车逃往上海,并迅速进入公共租界,9月,钮先铭赶到武汉重新加入抗战队伍。在下关车站上车时,钮先铭发现一起在永清寺避难的一位长者,原来长者曾是义和团义士后加入洪门,奉命前来护送钮逃离南京。
    转危为安的钮先铭不忘对谢承瑞团长的承诺,迎娶谢团长妹妹谢承美为妻,白头偕老。
    1939年,著名作家张恨水根据钮先铭的传奇经历撰写小说《大江东去》,使钮先铭家喻户晓。1945年日本战败,日酋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赴芷江投降。在芷江,今井武夫见到已是少将的钮先铭顿觉眼熟暗暗自语,这不是鸡鸣寺的小和尚嘛。此时,时空转换,强弱易位,但中国人温良恭俭让,以德服人的文化精神没有改变,善待了每一位日俘。后来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占领之后的混乱告一段落,日本军官兵常游鸡鸣寺,与钮氏相邂逅,但终无感觉异状而未曾发现。”钮先铭认为是日军的百密而一疏。1964年,钮先铭退出军界,转入文化工作,以自己的经历创作出自传体小说《还俗记》,他说:“《还俗记》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历史’。”1996年钮先铭在美国去世,妻子谢承美写悼词一首:
露风凄紧苦寒胄,离乱情怀自条萧。
半世姻缘原有恩,自来怨恩两难销。
恸泪永隔岂是真,美乡世尘路几程。
故国思归梦未成,九州不同奈何人。
    2005年,钮先铭的《还俗记》由南京师范大学在大陆出版,书名改为《佛门避难记》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