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期:失踪的小方

发布时间:2022-11-29 15:03   本文被浏览过:

  淘一件文物,学一段历史,在我博物馆里藏有一本1938年出版的《沦亡的平津》,由长江和小方两人编著,长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记者范长江。在中国新闻界有一个奖项,叫做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记者所一生梦寐以求追求的奖项,那小方是谁,他为什么能和大记者平行而出。
 
 
 
  在90年代,台湾的一个《摄影家》杂志整刊发表了一个叫方大曾的摄影作品五十八幅,因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纪实性轰动两岸,这个叫方大曾的人就是七十多年前的小方。
  小方原名方大曾,生于1912年,父亲是位外交家,少年时母亲给了他7个大洋,从此一架照相机、一把伞、一个背包就是他全身的行头,1929年,十七岁的方大曾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少年摄影协会”。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摄影家大多数寄情于山水,寓于风华,而方大曾以民本的思想把镜头对准平民生活,聚焦社会底层,特别是不顾个人安危,勇赴抗战一线,被后人誉为中国的卡帕。
1935年方大曾的绥远之行拍摄大量反映民族抗战的作品,唤醒人们理解抗战的艰辛。
  1937年7月,卢沟桥抗战爆发,他是抵达现场的第一位摄影记者,作品《保卫卢沟桥》成为经典传世之作,方大曾不仅镜头语言娴熟,同时也是一个写政论的高手。在得知29军从卢沟桥撤退时,他在《前线忆北平》的一文中写道,“我们既然发动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应该开展一个广泛的自我批判,一切的弱点都不应该再隐瞒着了,检讨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才可以图纠正,图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运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把握着战争最后的胜利。”

 
  
 
  方大曾还写道,“焦土抗战,是我们避免同时也是必要的一部分牺牲,也可以说有了焦土抗战的决心,才能获得最后胜利的把握”。
  1937年9月,忻口会战爆发,大曾又赶往前线采访,分别在9月17号、25号、30号给上海的大公报发了《从娘子关到雁门关》、《血战居庸关》、《平汉线北段的变化》等三篇通讯报道后,不幸失踪,从此杳无音信。他的好友范大江在《忆小方》一文中写道,“我相信他不会有问题,因为他的机智足以应付非常事变,他的才能也应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多尽些力量”。
人们都希望小方能回来,但八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未回来,但他留给我们800多张经典传世之作弥补我们历史深处记忆的空白。

 
 
 
  目前方大曾所拍摄的800多张照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家余华说:“这800多张照片是三十年代留下的遗嘱,一份留给以后所有时代的遗嘱”。
  向方大曾先生致敬!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