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2日,正当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即将到来之际,身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三巨头之一,建立联合国构想的设计者,曾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巨大同情、支持与帮助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因脑溢血阖然长逝。消息传出,举世哀悼。4月13日,蒋介石亲赴美军驻华总部致唁。同时令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桢前往美驻华大使馆凭吊。同一天,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将14、15、16日下半旗为罗斯福总统致哀之日。4月14日国民政府又通令全国各军政机关于16日举行追悼会,并要求公务员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蒋介石在16日的罗斯福追悼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痛惜:“遍闻公讣,不独盟邦之举国痛悼,即全世界日月照临之处,亦痛失指导而神伤,宜乎我全国人民惊大星之陨落,更切凄怅。”
4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也发布罗斯福总统病逝的消息,并称延安各界对闻罗斯福总统逝世噩耗深为震憾。毛泽东、朱德发出唁电。4月14日《解放日报》社论称:在美国历届政府中,从来没有像罗斯福政府那样给工人、黑人和一切民众力量以这样大的组织自由和政治权利。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及所属各部的复员还都工作基本就绪,中外各界人士要求速建罗斯福图书馆的呼声日益强烈,受国民政府指令,由教育部牵头,于1946年7月在南京成立了“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了国内学界名流翁文灏、陈立夫、蒋梦麟、胡适、王世杰、吴有训等为委员,教育部长朱家骅兼主任委员综理筹备事宜;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出任过多家图书馆馆长的著名图书馆专家严文郁为秘书,负实际筹备责任。筹备委员会一致认为,筹设罗斯福图书馆的宗旨是:“①搜集有关罗斯福总统及国际关系之书刊文献,以资参考;②为国家收藏重要典籍,保存中国文化;③收罗近代科学书籍,增进国民知识,便利学术研究。”罗斯福图书馆除负有一般图书馆的任务外,还负有纪念性图书馆的特殊任务。故罗斯福图书馆的图书征集,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收集一切有关罗斯福总统之记载,俾览者对罗斯福之丰功伟绩,有一概括印象;②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储藏一切关于美国之记载,俾览者增进对美国之了解;③尽量收集中西道德哲学图书,以象征罗斯福之伟大;④凡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记载,尽量收罗,以纪念此伟大战争的胜利;⑤尽量收集有关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和世界和平方案之图书,以发扬世界之正义与和平;⑥收集国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之应收藏之一切中国重要典籍,供中西人士参考研究。
1946年10月初,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委会西迁重庆,假借于兴东路56号原中央图书馆馆址办公。本着先开放,后筹建的原则,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于1947年5月在有条不紊中开馆。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直处于筹设阶段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短短三年收集中文图书155200册、西文图书10518册、日文图书1579册、中文期刊297种、西文期刊130种、中文日报65种、西文日报5种,三年共计接待阅览者35万人左右。该馆规模虽小,但作用深远,也是中美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不可磨灭!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奉西南文教部指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1955年,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市人民图书馆、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1987年,重庆市图书馆易名为“重庆图书馆”。正因为有这么一段特殊历史,重庆图书馆至今仍是我国经联合国认可,并负责寄存联合国资料的两个图书馆之一(另一个为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