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血洒异域戴安澜

发布时间:2022-11-29 14:53   本文被浏览过:

   
 
    在我博物馆里藏有多件戴安澜将军的文物与遗物,例如戴安澜将军获得的美国骑士勋章(军博复刻版),生前使用的行军床、水桶、还有戴安澜将军的专用信笺。除了这些珍贵的文物之外,还有一抔戴安澜将军牺牲地的泥土。
    1904年11月25日,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属龙,在家排行老三。父母给取名为戴衍功,希望小男孩蛟龙出海,功在乾坤。
    1922年18岁的戴衍功(又名戴炳阳)在南京安徽公学读高中,安徽公学系南京三中前身,1923年底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回家乡靠教书为生。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在广州的戴氏族人写信回家乡,希望家乡的年轻人来报考,戴衍功本想考上黄埔一期,因长期生活在农村,营养较差,体能未达标,与黄埔一期失之交臂。
    未考上黄埔军校的戴衍功报名去部队当了一名二等兵,在部队,为了能使自己体能达标,他坚持每天用冷水洗澡,常常要求站夜岗来提高自己的胆量,他后来跟自己的子女说过:“我不是生来就这么胆大,不怕死的,我原来胆子也很小,害怕黑暗,害怕死人,但是军旅生活锻炼了我,改变了我,所以一个人只有不怕困难,勇于进取,这样就能得到进步。”
    1925年,他如愿以偿的考上黄埔三期,并正式改名为戴安澜,号海鸥。意思为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像海鸥一样展翅翱翔。戴安澜曾写道:“ 军人事业,为救世救国救人之事业,决非糊口猎官之事业,时时应有牺牲一己以救世救国救人之决心。”
    在黄埔三期开班典礼上,周恩来发表演讲,周恩来希望每一个黄埔同学都成为革命的先锋,虚心求学,学业成功。据郑洞国将军后来回忆说:“在黄埔军校中,戴安澜是周总理最为赏识的学生之一。”
    戴安澜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担任排长。1927年娶无为家乡王姓女子为妻,给妻子取名为王荷心,意思为女子嫁给军人像莲子心一样看上去很美,其实是很苦的。一年后,因妻子在识字上有很大进步,戴安澜将妻子的名字更改为王荷馨,其意为馨香芬芳。
    北伐中,戴安澜担任连长,路经济南时,日军发动“济南惨案”,造成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2957万。面对日军无耻罪行,戴安澜将自己刚出生的大儿子取名为戴覆东,意思是覆灭东洋,以后他又为二儿子取名“靖东”、三儿子取名“澄东”,意思为绥靖东洋,澄清东洋,对出生的女儿则取名为“藩篱”,意思为女孩子要守好家园,像篱笆一样阻挡敌人的入侵,保卫国家。

    戴安澜常跟子女们说:“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死敌,我们只有打败它,消灭它,中国人才能有好日子。”
    1933年,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已担任团长的戴安澜身先士卒,英勇杀敌,虽受伤而不下火线,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七七全面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带领全团士兵高呼“愿以我们的智慧和生命来保护我们的祖国,以铁血来保卫我们的国土,把以往我们所受的损失耻辱与敌人做一次总清算。”
    戴安澜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已担任200师师长的戴安澜浴血奋战,一举击垮日军,并使日军第5师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一命呜呼,中村临死前写道:“我军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昆仑关战役中,戴安澜身负重伤。
    1942年,为了夺回被日军切断的中国抗战补给线和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有实际意义上的结盟,国民政府组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戴安澜奉命率部抵达缅甸同古,打响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第一枪。在同古战役打响前,戴安澜下了一道气壮山河的命令,“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这不足百字的命令,是中华民族在最危险时候的铮铮呐喊,更是一个铁血男儿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决心所在。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退半步生,是当时所有的抗日军队真实的写照,他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同古战役后,戴安澜又率部进行棠吉攻坚战,一举夺回失地。由于英军配合不力,中国远征军很快由优势转为劣势,无奈回国待整,在回国途中,5月18日戴安澜突然遭遇日军袭击,再负重伤,5月26日戴安澜因久伤未医,壮烈牺牲于缅甸野人山里的茅邦村,年仅38岁。茅邦村,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名字,因是中国英魂所在之地,被中国人永远牢记。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震惊全国,据军部译电员陈尚藩回忆,当他收到200师发来电报,“师长重伤殉国”电文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翻译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才敢交给长官。蒋介石在日记中称戴安澜的牺牲是抗战以来的最大损失!
    戴安澜灵柩归国途中,沿途许多中国的县长披麻戴孝,率民众迎榇,悲伤之情,无以言表。1943年4月1日在广西金州举行安葬祭奠时,毛主席发来唁电:《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题写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抗战胜利后,戴安澜被迁葬于芜湖小赭山上,朝着家乡的方向。
    戴家将所有抚恤金20万法币捐给了公益事业。创办安澜职业中学,1949年初,有人找到戴安澜夫人王荷馨女士,希望戴家前往台湾,王荷馨女士说:“我丈夫在哪里,我就在那里。”1971年王荷馨女士在上海去世,光阴荏苒,2011年6月1日,戴安澜将军的三儿子戴澄东先生历经千辛万苦经过数日寻找,终于在缅甸野人山中找到父亲的牺牲之地,这位从小就失去父亲的耄耋老人在父亲牺牲之地长跪不起,失声痛哭,呼喊着父亲的名字。
    临别茅邦村,戴澄东先生取了一杯父亲牺牲之地的泥土,这一抔泥土一半洒在芜湖戴安澜将军墓地前,一半由我博物馆保存,在这泥土里,既有烈士之血,也有亲人之泪。
    2013年,在我们博物馆、戴家亲属及社会众多热心人士的资助下,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纪念碑在缅甸落地。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戴安澜被中宣部评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一个人的浩然之气从哪里来?在读戴安澜的事迹时,给我一个启发应该是从束身自律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中来!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