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口述:王定忠:1945年秋天,日本投降了,当时高兴啊

发布时间:2022-09-29 09:46   本文被浏览过:

本文转自:2020-08-15 荔枝新闻
 
编前语:
      抗战烽火,山河记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为了更深刻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荔枝新闻联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推出《烽火记忆·抗战老兵口述》系列。
      这个系列中有曾叱咤风云的抗日将军,也有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他们是这段烽火记忆的亲历者,也是这段铁血历史的书写者。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王定忠,1926年4月出生于山西晋城。1943年参加太岳军区基干2团,此后开始戎马半生。至今,他对1945年秋天印象深刻,“那一年,日本投降了,当时高兴啊”。
      如今,那一天已经成为永远让人铭记的历史。他所经历的抗战烽火,也成为这段历史中生动的个体注脚。
 
以下为王定忠的口述:

老兵王定忠
 
放牛娃成新兵
      我1926年4月出生在山西晋城川底乡和村。家里一共七个人,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我11岁给地主放牛。后来,我父亲和哥哥都出去逃荒要饭,相继离世。母亲带着我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从老家逃难到沁水根据地。
      那时我家生存困难。八路军来到我们村以后,给我们分了一些粮食。那时我开始知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为我们穷人老百姓而战。1943年,17岁的我也被感召加入了八路军。
      我参加的是太岳军区4分区基干2团3连。我们条件艰苦,但各个劲头十足。我现在都还记得,我们当时的衣服都是补丁贴补丁。新兵训练时两个人只有一条枪, 轮换打靶。手榴弹和练习刺杀的枪是树上砍下来的木头棍做的。
      部队内的干部战士关系都很好,很让我们新兵感动。吃饭的时候,老兵靠边站,新兵先吃。老兵不跟新兵抢。吃什么菜? 就是萝卜干。
      我们一天只有半斤粮,还得节约一些救济难民。后来,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就在中条山开荒。我住着茅草屋,种着庄稼。野猪、野羊我都见过。野猪下山来吃庄稼,我们半夜还得起来到山沟里吓唬它,把手榴弹别着。我第一次放手榴弹就是吓唬野猪,半夜一扔,野猪就被吓跑了。
 
烽火弥漫中的胜利记忆
      那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解放区,在黄河以北的焦作、济源、孟县和沁阳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我们装备不多,所以行动谨慎。白天抓到伪军后,就问询伪公驻地,村长保长经常到哪一家。晚上就让他带路,乘着黑夜袭击。经过一年多的活动,我们基本上把那里的伪政权消灭了。
      我第一次打仗是在河南,我们用两天时间把敌人据点打下来了。第一天打,反复多少次进攻都没打下来,主力团伤亡很大,于是撤出战斗,我们助攻团也跟着撤。
      在撤的时候,班长牺牲了。我因为小,他们叫我躲得很远。但是后面都跑了,就剩下我了。我不敢跑,因为机枪不停地打,主攻团撤下后,28挺机枪都对着我们这个方向来了。开始的时候,我爬,但是爬不快,就赶紧起来跑。最终逃生。
      第二天,我们继续硬攻,最终打进去了,敌伪七百多人投降了。但是,还有碉堡没打呢。因为没有炮,碉堡只能接近后用炸药包炸。河南过去有太平车,是四个轮子。为了接近敌人碉堡,我们就把老百姓的棉被拿来,灌上水,再搭到太平车上,靠它挡住子弹,运送炸药包,推到碉堡跟前,然后炸掉它,这样就攻上去了。
      部队将投降过来的敌人编了四个连队,但是很快叛变了两个,团里接到消息后,把排长以上干部都叫去开会,但是追也没追上。他们还有一个连队,就在打下的那个地方住着。结果那天日本兵来进攻,我们中午吃了饭,3连掩护,全团组织撤退,但是日本兵火力强,有迫击炮、重机枪。敌人也不知道我们多少人,也不知道是一个连还是一个团。6班的一个战士负伤,从山中下来是敌占区,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帮他养伤,半个月伤养好了,又把他送到在济源的部队。
      我们打霍县窑子镇先是偷袭,说打下来过阳历年。但是咱们对地形不熟,不了解情况,武器火力也不行,结果打了一夜,没打下。偷袭不行后转入强攻。39团开始不知道局部选择突破口,等到选好突破口冲进去了,发现里边筑了双城墙。后来我们用迫击炮炸,炮弹是太行造的,后面加药包,可以打250米,把城墙给炸开了。
      1945年秋天的时候,我们知道日本投降了,当时高兴啊。后来,部队撤回老根据地,我们团改编了,驻扎在阳城县。
 
难忘行军 感念和平
 

抗战老兵王定忠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中留下的手模

       如今,回忆起当年抗战的经历,最难以忘怀的就是行军苦。经常爬山过河。爬山一身汗,稍微休息就冰凉冰凉的。过大河是绕着河走,小河是搬着石头搭着,一步一步过,一下踩不稳就掉进水里,要在冬天鞋子就结冰了。过了河就要跑,要拼命地跑。行军中还有刮风下雨,另外会有疲劳行军、急行军、夜行军。就怕夜里疲劳行军,每次似睡非睡,低一脚高一脚,拉扯着,突然一下蹬空了,就醒了。这时要睡还不敢睡,还得接着走。行军不是拼命地走路,各种情况都会发生,这边刚做饭,水还没烧开,敌人又来了,赶紧起来又跑。
      抗战结束后,我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解放战争期间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3旅,历任副班长、连部支书、连指导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65军补训团指导员、营教导员,后在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俘虏管理处2大队4中队任中队长。1953年回国,后调至徐州兵役局工作,担任连云港人防办公室主任,1982年离休。
      回忆这过去的经历,常常让我无限感慨。我曾经亲历战争的残忍,所以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历史不容忘却,和平来之不易。我常常教育后辈,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整个国家的集体记忆。不敢忘,也不能忘啊。
 
      荔枝特报专稿 采访人/叶铭 张若愚 薛刚 整理人/王莹莹 编辑/周诗婕 阿肉克(实习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